】 【打 印】 
美國穩金融無視道德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2-04-18 18:42:15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約900萬人失業、500萬房主失去住所、15萬億美元的美國居民財富蒸發。面對這場1929年之後最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美國從降息擴表、創新工具購買資產、美聯儲買入國債三個角度,穩定住了劇烈波動的資本市場。但是,美國在推出相關政策時,卻引發許多國家貨幣貶值。這讓世界終於明白,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字典上沒有“道德風險”這個詞。

  2007年春,美國開始出現次貸違約,貨幣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去杠杆蔓延,信用收縮連帶資金鏈中斷,諸多金融機構倒閉,企業無法投資和生產,資產價格暴跌通過財富效應傳導到居民,最終釀成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

  研究“大蕭條”的專家、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迅速和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財長鮑爾森組成“三駕馬車”,採取措施拯救美國經濟。

  迅速降息,大膽擴表。這一動作至為關鍵。危機爆發後,美聯儲迅速調低聯邦基金利率,推行零利率政策。2007年至2008年,美聯儲緊急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至0.25%區間。美聯儲相繼推出多輪量化寬鬆(QE)政策,資產負債表最高上升到2014年的4.5萬億美元,與QE前相比增長近3.6萬億美元,增幅近4倍。

  美聯儲承諾,資產購買計劃將配合政府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按月進行,並在一定期限內不會退出。美聯儲意在通過公開承諾向市場喊話,確保市場預期穩定,不斷強化市場信心。在市場得到“承諾”的情況下,債券供應量的增加不會導致市場出現流動性短缺,同時也不會導致利率水平明顯上升,這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市場各項指標給出了積極回應,不同期限國債收益率出現下降,股市出現上漲。

  此外,創新工具,擴大購買資產範圍,幫助眾多金融機構起死回生。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危機的蔓延和擴大,將國家從經濟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危機爆發後,市場參與主體信心不足,流動性風險上升的同時資產價格大幅下挫,推高了企業融資成本。受制於法律約束,美聯儲不能直接進入二級市場購買股票和企業債,若要擴大資產購買範圍需要通過國會修改法案。

  這難不倒美聯儲。金融危機時期,美聯儲創設了一級交易商信貸工具(PDCF)、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等8項貨幣政策工具。其中,CPFF是美聯儲為繞過法律約束,直接向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創設的工具,通過專門成立特殊目的載體(SPV)公司,從二級市場購買商業票據支持企業融資,緩解短期資金鏈緊張問題。從2008年10月起,美聯儲通過CPFF共計購買7380億美元的商業票據,為企業提供了充分支持。

  中央銀行購買國債為政府提供支持,這一招在當時還十分罕見。雖然美聯儲並未在一級市場直接購買國債,但在二級市場大規模購買國債等於間接為政府提供了資金支持。2008年下半年開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等大型金融機構倒閉,引發了金融機構破產潮。危機當中,金融機構普遍風險偏好下降。為緩解市場恐慌情緒,2008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了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財政支出推高了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和貨幣供應量。為此,美聯儲印鈔票購買國債為政府提供資金來源,政府增大財政支出推高貨幣供應量,彌補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帶來的資金缺口。

  到2015年,美國經濟算是初步得到恢復。但是美國自救行動引發的“災害”讓世界認識到,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字典里壓根沒有“道德風險”這個詞。

  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發行國,隨意印鈔票自然會產生資產泡沫。流動性快速投放導致信用活動大幅上升,會推高通貨膨脹率。在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後,價格的漲跌主要體現在初級產品價格和各類資產價格變化上。同時,政策退出不當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2015年末美聯儲宣布加息後,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出現大幅貶值。

  也正是2008年這次成功的救助,讓現代貨幣理論(MMT)廣受關注,似乎只要無限印鈔,世界就不再有煩惱。但現代貨幣理論成立的基礎是該央行具有無限信用,經過2008年和2020年的兩次揮霍之後,美國財政部近日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的行徑更讓世人心寒:事不過三,美國的信用快用光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