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志洲: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任重道遠
http://www.CRNTT.com   2022-04-17 00:23:27


中國政法大學政管學院教授韓獻棟(視頻直播截圖)
 

  張志洲認為,話語權是權力的一種基本樣式,是國際關係中“權力”概念的擴展。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在就任法蘭西學院院士時的就職演說《話語的秩序》中首次表明了“話語即權力”邏輯。話語權在本質上就是“權力”,是通過話語來體現權力關係,並沒有改變國際政治的“權力”關係本質。話語是權力的載體,權力通過話語來表達。在國際政治中,話語權作為一種權力樣式一直存在。

  張志洲表示,中國如今開始重視國際話語權的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國際政治成了話語權政治。全球化與相互依賴改變了國家之間的權力和利益關係模式,但國家之間利益和權力競爭的本質沒有改變。許多重要的國際爭端,開始於話語權之爭,也終結於話語權之爭,爭奪話語權成為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表現。全球化時代,各國面臨諸多共同的問題和挑戰,由此引發的權力競爭、利益競爭、合法性競爭,首先都表現為話語權競爭,各國難以置身其外。第二,當前中國國際話語處境最基本狀況是西強我弱。中國社科院學者黃平歸納冷戰後中國面臨著“挨罵”的問題,西方輿論對中國的攻擊、抹黑與詆毀嚴重損害中國形象,中國需要作出回應。許多國際輿論對中國有嚴重誤解或“不明真相”,需要中國用話語增信釋疑。在如今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異質”的中國面臨著合法性自證問題,國家整體層面與各具體問題層面的國際話語權不足雙層並存,中國同西方“話語逆差”嚴重,中國身份與形象“被定義”,需要努力去扭轉。第三,中國國際話語權承擔著為國家崛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的重任。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十分複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進行偉大鬥爭,話語博弈和話語權競爭是首要戰線。

  如今話語權不足一定程度上使中國產生了焦慮感,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國際話語權困局。物質力量的增長難以轉化為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國際話語權的增長。國內輿論場嚴重分裂,官方與民間(自媒體)形成兩套話語,知識分子階層缺乏“中國共識”。張志洲表示,話語只有被認同才能轉化為權力,但目前政治意識形態話語與民眾信仰之間有巨大落差。中國如今從過去的“反體制”國家,經過“融入世界”“與國際接軌”,又回到某種程度上的“反體制”國家身份。國際輿論話語權仍在西方手中,中國提出的諸如“新興國際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的話語,雖贏得聯合國背書,卻沒能贏得美國和西方主流輿論認同。除此之外,在文化話語權上,傳統文化的現代型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一個世界難題。

  面對困局,中國應如何構建國際話語權呢?張志洲認為基本思路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辯證理解“話語音量”與“話語質量”,更加重視話語質量的建設;明確話語權建設的層次,政治話語權是核心,文化話語權是根本,學術話語權是基礎,國家定位是關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發揮社會核心價值觀統攝性作用,以之構建新的中國話語體系;通過國際合作共同提升國際話語權;增強中國的文化自信;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播與路徑建設;確立中國的話語權權威,像重視發展經濟一樣重視話語權戰略;發展話語權智庫;做好話語環境建設;利用好物質力量建設的話語權效應,重點研究和應對美國的對話話語。

  隨後,張志洲回顧了近年來中國國際話語權提升現狀。首先,對美國外交關係不斷有新表述,對目前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中國堅守合作共贏理念,採用“平視外交”以及“讓世界適應中國崛起”,是正確的方向;其次,“中國道路”“北京共識”贏得廣泛認同,文化軟實力提升,“一帶一路”話語的國際接受度高,參與合作國家越來越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廣泛認同,並被寫進聯合國文件;同時,全球治理、G20、金磚國家、亞投行等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制度話語權;不僅如此,中國在具體國際問題上的話語權也在逐漸增強,如氣候治理、朝核問題的解決、南海通行管理規則等方面。

  最後,張志洲表示,國際話語權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卻勝千軍萬馬”,中國崛起既是實力的崛起,也是文明崛起和價值觀、軟力量的廣泛傳播和被普遍接受,贏得強大的國際話語權應該作為一項戰略。如今,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任重道遠,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應該有所作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