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http://www.CRNTT.com   2022-04-16 09:22:12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評論,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堅實基礎,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企盼。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叠加共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新挑戰。習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把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納入八大重點合作領域,在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機遇和動力,對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傳統工業化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原有的循環和平衡,造成人與自然關係緊張。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發展蒙上陰影,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前所未有,氣候變化挑戰不容忽視。

  “我們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著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發展不講保護、只講利用不講修復的老路走下去。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採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習近平主席多次在聯合國講壇呼籲。

  從全球視角思考責任擔當,辯證分析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聚焦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綠色發展,呼籲國際社會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習近平主席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謀發展,需要長遠地考慮全體人民的未來與福祉,而非一時之利。”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認為,中國倡導的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實際是在探索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道路,“這是了不起的探索”。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綠色發展對於經濟復甦來講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法國經濟學家丹尼爾·哈伯認為,“在已有的國際合作基礎上,全球發展倡議中提及的綠色發展將隨著項目的落實而釋放出更加強勁的發展動力,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表示,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中國是全球環境議程的重要引領者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