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法國正處歷史性“抉擇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22-04-13 14:13:14


 

  前景分析

  2017年,馬克龍抓住民眾對傳統左右翼黨派的厭倦心理,以“非左非右”的執政理念成功當選,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五年來,馬克龍以年輕人的衝勁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清除法國經濟、社會體制積弊,獲得民眾和主流政界初步認可。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馬克龍執政掣肘不斷增多,先是被生態轉型觸動經濟“奶酪”的底層民眾發起“黃馬甲運動”,再有退休體制改革分福利蛋糕的國企員工持續發起示威遊行,還有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改革暫停。總體看,馬克龍當年的競選承諾遠未兌現。如何爭取選民的繼續支持,是其競選能否連任的關鍵。

  在歐洲政壇極化趨勢愈益明顯的大背景下,勒龐領導的法國極右翼近年來成長勢頭迅猛,國民聯盟首次在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拿到獨立籌組黨團的足夠席位,“登堂入室”成為有份量的反對黨。近年來,勒龐加速推動極右翼“去妖魔化”,一方面同其父親老勒龐的反猶黑歷史果斷切割,另一方面在經濟、社會、環保理念上向傳統政黨靠攏,打造“不那麼極端”的黨派形象,取得了一定效果。勒龐民意支持率一直在法政壇位列前五,國民聯盟領導團隊和議員也不再被法國主流視為“洪水猛獸”,被接納為政治辯論的天然組成部分。在總統大選這一事關法國前途命運的核心民主範式中,勒龐雖準備最充分、內部最團結,但極右翼選票“天花板”仍將存在。

  與此同時,俄烏衝突成為當前對選戰影響最大的因素。同其他總統候選人只能聚焦移民、治安、購買力等國內議題相比,現任總統馬克龍擁有在國際事務中亮相發聲的天然優勢。俄烏衝突升級以來,馬克龍積極開展外交斡旋,利用歐盟輪值主席國總統身份加強歐洲協調行動,在國內樹立了“戰爭領袖”形象,一定程度上拉抬了選情。

  勒龐也利用民眾對北約的抵觸和對難民潮的焦慮,通過其鮮明立場借勢爭取了大量選票。俄烏衝突造成法國能源價格飈升和原材料短缺,將法國經濟帶入高通脹和低增長的周期,購買力成大選期間民眾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這激發選民對馬克龍執政的不滿。馬克龍雖推出“堅韌計劃”等措施平抑通脹,但對於財政負擔過重的法國並非長久之策。其應對不但未能搶占先機,反而被勒龐質疑過度舉債和收買選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