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借俄烏衝突大肆劫掠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2-04-04 16:06:04


 

  因此,美國給歐洲畫下天然氣供應“大餅”缺乏實質意義,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政治宣示。美國的目的是以歐洲能源市場為籌碼要挾俄羅斯。

  王鵬:俄烏衝突爆發前,美國就多次對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合作項目“北溪2號”施加制裁,試圖從經濟上圍堵俄羅斯,同時使歐洲國家在能源安全上更依賴美國。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繼續打起如意算盤,試圖徹底切斷俄歐能源聯繫,把歐洲能源市場和能源安全牢牢捏在自己手中。歐洲國家應當認識到,二戰結束後,美國長期在政治上利用歐洲、在經濟上大薅歐洲羊毛、在安全上“攥緊”歐洲,損害的是歐洲國家自身的利益。

  龔婷:美國不出一兵一卒,卻不斷提供武器、大搞經濟制裁拱火俄烏衝突,目的至少有兩方面:

  第一,企圖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孤立俄羅斯並大幅打擊俄經濟。例如,通過把俄國防、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更多機構拉入出口管制各類清單,並更新出口管制相關規則,試圖掐斷俄獲取高技術組件、產品和服務的渠道;通過把俄多家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納入金融制裁各類清單並進行SWIFT除名、凍結俄資產、制裁“北溪2號”、鼓噪石油禁運等,試圖減少俄外匯資產和收入,打擊盧布匯率並製造金融混亂。美國還頻頻威脅使用所謂“二級制裁”,恐嚇他國不得與俄開展往來,妄圖對俄實現“金融孤立”。

  第二,試圖趁機發“能源財”。美國不顧歐洲對俄能源的高度依賴,單方面強行宣布對俄實施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禁運。近日,美國宣布今年向歐盟額外提供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試圖在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上實現“雙收”。然而,美國所能提供的天然氣量遠不能彌補歐洲缺口,還可能導致本土天然氣價格供應減少和價格上漲。囿於運輸距離長、液化和重新氣化成本高、相關基礎設施欠缺等一系列問題,對於歐洲而言,來自美國本土的液化天然氣相對於俄羅斯的管道氣並不具有價格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