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水源補水機制,2018年以來累計入澱水量達24.5億立方米,白洋澱水位穩定保持在7米左右,澱區面積由171平方公里恢復至275平方公里左右;
在推進白洋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上,環境監測得到加強,澱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管控。這是不久前發生的一幕——
水質應急指揮調度平台發出警報,設置在入澱口的自動監測站快速鎖定源頭,指揮人員迅速調度攜帶高光譜遙感水質監測設備的無人機起飛,具備聲呐暗管探測及水質監測功能的無人船駛向現場。無人船取水采樣,5分鐘後傳回相關數據。經過研判,執法人員趕往現場處置。
“得益於北斗定位導航聯合5G應用,我們對污染源實現了厘米級的精准定位。”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海梅說。
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安新縣端村鎮東澱頭村村民田根雙響應當地政府號召,主動拆除了自家400畝魚塘的圍網,“雖然舍不得,但為了新區建設,值!咱們村還要發展鄉村旅遊,日子會越來越好!”
充分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山清水秀做標杆
在雄安,崛起的不僅僅是一座新城。
安新縣王家寨村,白洋澱唯一不通陸路的水區村,僅有一條10千伏線路供電。2021年,為落實清潔取暖要求,王家寨實施電代煤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