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努力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http://www.CRNTT.com   2022-04-01 09:07:37


 

  2019年1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河北雄安新區。

  在“千年秀林”,習近平總書記乘車穿行林區察看林木長勢。望著一株株搖曳的小樹幼苗,他欣喜地說:“讓它們跟著雄安新區一起慢慢生長。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時的形象工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雄安新區就是要靠這樣的生態環境來體現價值、增加吸引力。”

  在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談到雄安新區下大氣力處理城和澱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澱,而非損害白洋澱。城與澱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如今,“千年秀林”工程累計造林45.4萬畝,雄安郊野公園、悅容公園等一批高品質休閑設施投用,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32%,營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秀林不遠處,白洋澱新葦吐綠、水鳥翩躚。澱區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全面Ⅲ類,魚類恢復至54種,鳥類達230種,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水質發生歷史性變化,“華北之腎”功能加快恢復。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精心推進不留歷史遺憾”

  從空中俯瞰今天的雄安——

  這裡是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高峰時期100多個重點建設項目滾動推進,雄安建設者正在不斷創造“雄安質量”,用勤勞和汗水描繪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新畫卷;

  這裡是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美麗城市,城與澱相互輝映,“千年秀林”伴隨雄安新區慢慢生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歷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建設,規劃先行;動工,生態先行。5年時光,這份“功成不必在我”的歷史耐心,這道“快”與“慢”的辯證法,在雄安新區,有著最深刻的體現。

  雄安規劃,志在千年。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再開始建設”“精心推進不留歷史遺憾”。

  先後有60多位院士、國內外200多個團隊、3500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新區規劃體系編制;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為統領,形成了以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四個綜合性規劃為重點,26個專項規劃為基礎支撐的“1+4+26”規劃體系,為穩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實現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區“千年秀林”9號地塊栽下第一棵樹。

  未建城,先植綠。這片萬眾矚目的土地,在5年前的一聲驚雷之後,仿佛又歸於沉寂,但樹卻一棵一棵種了下來,白洋澱也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

  慢,是為了快。

  2019年1月,在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此時,雄安新區“1+N”規劃體系已基本建立。習近平總書記說:“這兩年,幾乎沒有動一磚一瓦。現在有了藍圖,雄安從頂層設計階段轉向實質性建設階段,可能今年就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局面了。”

  在隨後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設計成果充分吸收體現到控制性詳細規劃中,保持規劃的嚴肅性和約束性,用法律法規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先規劃再建設、先管控再發展,目光更遠,起點更高,標準更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誌性工程項目,新開工建設一批交通、水利、公共服務等重大基礎配套設施,讓社會各界和新區百姓看到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