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伊做“四個夥伴”是“絲路精神”最佳詮釋
http://www.CRNTT.com   2022-04-01 09:17:12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3月22日,王毅應邀出席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會,這是中國外長首次參加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會。王毅在會上指出,中方願同伊斯蘭國家做團結協作、發展振興、安全穩定、文明互鑒“四個夥伴”。這為未來中國與伊斯蘭國家的關係明確了定位和合作方向,對於構建中國與伊斯蘭國家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網發表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陳菊霞文章表示,中國-伊斯蘭國家要做團結協作夥伴,是建立“四個夥伴”關係的首要條件,也是最為重要的政治保障。王毅指出,長期以來,中國與伊斯蘭國家始終堅持互尊互信,支持對方核心關切。誠然,中國與伊斯蘭各國處於不同文化、不同國情、不同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但雙方能夠長期保持互尊互信、互利共贏的良好合作局面,這與雙方建立團結協作夥伴關係的道路是不可分開的。團結協作的夥伴建立於雙方恪守互不干涉內政原則之上,根植於雙方對彼此核心利益的尊重與關切,伴隨於雙方對彼此探索自身發展道路的尊重,長久於雙方對彼此維護自身正當發展權益的支持。

  文章分析,中國-伊斯蘭國家要做發展振興夥伴,是建立“四個夥伴”關係的現實動力,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繼續深化雙方合作發展指明了方向。發展振興夥伴是雙方應對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發展不充分問題的具體舉措,開啟雙方發展合作新階段。發展一直都是各國的核心議題。面對疫情帶來的發展困境,雙方在 “一帶一路”倡議下不斷加強發展合作,結成發展振興夥伴,夯實原有合作基礎,開啟新發展合作領域,助力中伊發展振興,推動深化南南合作。迄今,中國已同54個伊斯蘭國家簽署合作文件,開展大項目近600個,涉及金額達4000億美元,開創雙方發展合作的良好局面。未來,雙方將立足於發展戰略對接的基礎,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攜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為“雙引擎”,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伊斯蘭國家要做安全穩定夥伴,是建立“四個夥伴”關係的安全支撐。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疫情大流行互相交織,以國家間局部戰爭為主的傳統安全與以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為主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叠加,使得國際與地區安全形勢面臨著嚴峻挑戰和更多不確定性。同時,西方國家在維護其所謂的“全球與地區利益”的基礎上,不僅推行反恐“雙重標準”,出現“越反越恐”的怪象;還利用地區熱點問題,將安全問題政治化,在地區衝突中不斷“拱火”,對國際與地區安全形勢的惡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此,建立中國-伊斯蘭國家安全穩定夥伴關係,不僅為雙方深化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合作、抵制反恐“雙重標準”、反對將恐怖主義同特定民族宗教掛鈎提供合作平台,同時,也為雙方共同致力於和平解決伊斯蘭國家爭端、化解地區衝突、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發展提供協商渠道。

  中國-伊斯蘭國家要做文明互鑒夥伴,是建立“四個夥伴”關係的人文基礎,也增進雙方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雙方關係行穩致遠的紐帶。當前,某些西方國家不斷鼓吹“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阻礙了各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學習。王毅指出,中國-伊斯蘭國家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製造分裂對抗;堅持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反對“文明優越論”和“文明衝突論”,反對對非西方文明的歪曲和抹黑。中國-伊斯蘭國家要做文明互鑒夥伴是建立在強調文明共生、文明對話、文明互鑒的基礎上,以和平共處、交融互鑒、共同發展為基石,旨在推動兩大文明的進步,增進全人類的福祉。

  文章強調,中國與伊斯蘭國家“四個夥伴”關係的建立,既是不同文明之間良好關係的典範,又是“絲路精神”的最佳詮釋。未來,雙方將繼續秉承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合作共贏的理念,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不斷夯實中國-伊斯蘭國家新型合作關係的基礎,打造踐行新型國際關係的典範,推動構建中國-伊斯蘭國家命運共同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