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哪怕只有一戶人家,也要守在這裡”
http://www.CRNTT.com   2022-04-01 09:03:41


雙湖縣措折羌瑪鄉幹部邊巴拉姆(右一)在搬遷群眾家走訪。(來源:人民日報)
 

  “守護一方百姓平安,就要‘一個都不能少’”

  拎著兩桶水,爬上3樓,把水往門口一放,帥海已累得氣喘籲籲。哪怕在雙湖工作了快5年,“拎水爬樓梯”依舊是對他體能的一項挑戰。

  簡單收拾後,帥海和同事脫海濤一起下樓,開始巡邏。“別看咱們縣城不大,巡邏的路可不好走呢。”出發前,他倆先給記者打起了“預防針”。

  出門沒多久,警車就開上了一條坑坑窪窪的土路,顛簸嚴重。“路不長,忍忍唄。”帥海笑著說,“這是距離縣城最近的村子,路旁邊這些土坯房,現在大多數都沒人住了。群眾已經搬遷到森布日安置點,這裡只剩下零星幾戶人家。”

  工作第一年,脫海濤就被安排春節值班。除夕當天,他和父母通了一次視頻電話。面對父母的擔憂,脫海濤故作輕鬆地說,“這裡很好”“過年很溫馨”。但掛了電話,他的眼淚卻不住地往下掉,心裡很是內疚。“父母年紀也不小了,做子女的,是不是應該多陪陪他們?”如今,工作久了的脫海濤漸漸明白,“我在這裡安心工作,幹出點成績來,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警車最後停在縣裡最遠的一處監控攝像頭前,這裡由帥海負責日常維護。高原高寒,很多設備容易損壞。有時候,跑了許久,花了好長時間,修好的攝像頭也就覆蓋幾戶居民的生活區域,看上去有點“不划算”,帥海卻說:“守護一方百姓平安,就要‘一個都不能少’。哪怕只有一戶人家,也要守在這裡。”

  “最遠的一次走訪,早上8點多出門,晚上12點多才回到鄉政府”

  年初二一早,雙湖縣協德鄉鄉長張寧波拉開大門,要和縣裡其他幹部去多吉老人家裡走訪。

  老人家不遠,卻需要穿過一片雪地。“多吉身體狀況一般,家裡還有幾個孩子,生活壓力比較大。”張寧波和記者介紹起多吉家的情況。“現在,他加入了村裡的合作社,每個月都有分紅,生活好了很多。”

  來到多吉家,他的妻子尼瑪桑珍告知記者,多吉去醫院檢查身體了。“現在醫療保障越來越好,看病費用大多不愁。可是協德鄉地處偏遠,老百姓就醫很不方便,好在今年就要搬遷了。”張寧波說。

  2010年,張寧波來到雙湖工作。當時他沒有想過,自己能在這裡工作這麼久。第一次在雙湖過春節,店裡只剩了一棵大白菜,大家把它買了回去,一起包了頓餃子,這是張寧波第一次在雙湖過年的深刻記憶。

  去年,張寧波從縣裡轉到鄉裡工作,恰好趕上前所未有的極寒天氣,鄉裡很多地方都遭受了雪災。大雪將小村與外界隔絕,張寧波組織黨員幹部集中清理積雪。大夥兒你一鍬、我一鏟,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中,連夜清理出一條勉強能通行的道路。

  隨後,村幹部們分批走訪,前往村民放牧點檢查房屋質量、各家牛羊圈和生活物資儲備情況。協德鄉地廣人稀,近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60多個放牧點,他們要一個個走遍。“最遠的一次走訪,早上8點多出門,晚上12點多才回到鄉政府。”

  “之前,我在雙湖縣發改委工作,縣裡建了不少陽光棚圈。這次雪災,這些棚圈可是發揮了大作用!”張寧波說,“這一項目經我之手審批,自己的工作給老百姓帶來了福利,心裡別提多舒坦了。”

  談及未來,張寧波充滿期待。“搬遷到森布日後,條件好了、發展快了,去群眾家走訪,時間也不用浪費在路上,多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