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央企走出去——將科技創新融入項目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2-03-27 10:43:00


馬來西亞吉隆坡,標誌塔高高聳立。(來源: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超高層建造技術打造新地標

  記者  劉  慧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市中心,一座耀眼奪目的摩天大樓高聳入雲。

  這是馬來西亞的標誌性建築——吉隆坡標誌塔。這座集金融、商務、購物、辦公於一體的多功能寫字樓,由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建八局)承建,建築高度為452米,是馬來西亞最高的建築之一。

  15萬立方米混凝土、32萬平方米模板、3.3萬噸鋼筋、2.2萬噸鋼結構、59部電梯;結構形式為筏板基礎,主樓地下部分為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地上部分為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結構,裙樓為框架結構……工程量巨大、建築結構複雜、施工技術要求高,是擺在中國建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中國建設者迎難而上——27天完成3200噸大底板鋼筋綁扎、53天完成2800噸塔冠結構施工、主體結構平均3天一層、工期僅31個月。項目開發商印度尼西亞穆利亞集團現場代表科裡評價道,項目的建設速度“不可思議”。

  中國速度的背後,中國技術功不可沒。

  中國建築馬來西亞吉隆坡標誌塔項目經理曹鵬介紹,為提高施工速度,同時確保工程一次性驗收合格,中建八局利用建築信息模型、雲平台、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提前在中國對鋼構件進行三維掃描,然後利用虛擬現實、4D施工模擬等技術,在電腦上將構件進行虛擬預拼裝,待實物運抵馬來西亞後,參照虛擬預拼裝開展施工。

  吉隆坡標誌塔處於城市的中心地帶,施工期間,為了保證城市景觀不受影響,施工電梯全部被置於核心筒內,超高層垂直運輸完全利用筒內施工電梯與正式電梯輔助轉換,標誌塔因此成為當地第一例施工過程中塔樓外立面無任何施工設備、無任何後做結構的超高層建築。

  為滿足快速施工需要,項目部從國內引進了自研物料頂升平台液壓爬模架,與國外多卡爬模體系結合使用,實現了爬模分段流水施工等關鍵技術突破,最大程度優化了機械和人工效率,為核心筒結構3天一層的施工速度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僅僅歷時20個月,項目部就完成了核心筒結構施工。

  施工時,項目方面臨著高溫天氣裡水泥的裂縫控制難度大、當地缺乏超高泵送設備與經驗等難題。得益於中國近年來超高層建造行業的瓶頸突破和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創新,這些建築難題被一一攻克。“中國企業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和先進的科技手段,這一項目累計安全生產達2000萬工時,令人贊嘆。”該項目馬來西亞方安全官丹尼斯說。

  2018年底,該項目順利竣工,此後入選2020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項目建設期間,當地投資商、建築商到項目施工現場參觀考察20多次,學習施工管理經驗;當地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工程安全等專業的大學生也被招聘到項目上實習。馬來西亞媒體《星洲日報》編輯陳曉萍表示,中國企業不僅為馬來西亞打造了新地標,還就爬模、塔吊頂升等關鍵技術對當地工人進行培訓,推動了當地超高層建造領域的人才發展。

  

  清潔能源“點亮”生活

  記者  程是頡

  “小時候村裡沒有電,我不得不在天黑前趕完自己的作業,然後迎接熬人的漫長黑夜。”海德爾是一名年輕的巴基斯坦電氣工程師,作為卡洛特水電站庫區移民中的一員,他曾經每天都在企盼著水電站能夠盡早投入使用。

  巴基斯坦一直面臨著能源短缺的挑戰。雖然當地擁有豐富的水能資源,但北部地區包括險峻山脈在內的複雜自然環境,使得基礎設施開發一直進展緩慢。近年來,隨著巴基斯坦與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這一局面逐漸得到改善。

  卡洛特水電站位於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5公里的吉拉姆河畔,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峽集團)投資建設,是中巴經濟走廊首個水電投資項目,也是絲路基金成立後的“首單”投資。

  卡洛特水電站建成後裝機容量72萬千瓦,水庫總庫容約1.5億立方米,平均年發電量約32億千瓦時。在水電站的建設過程中,創新性地採用清潔能源技術和全產業鏈的系統集成服務是一大亮點。

  “以攔河大壩為例,作為瀝青混凝土心墻堆石壩,其總填築方量約為429萬立方米,如何節能環保地獲取如此大方量的填築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三峽集團卡洛特項目綜合部主任李傑介紹,通過一系列軟岩築壩的試驗分析後,項目建設團隊創造性地提出,將溢洪道開挖料中分離出的部分砂岩作為大壩填築料,有效利用開挖料棄渣,減少了開採、運輸耗能,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同時,項目團隊還引入了一套系統,對填築料攤鋪土厚度、碾壓遍數等指標進行實時記錄,以節省人力物力。項目園區內營地、發電廠、淨水廠、停車場等多個子系統相對分散,為實時全面掌握施工區現場情況,項目管理團隊為卡洛特水電站量身定制了智慧園區管理系統,整合技術能力,建立互聯互通的耦合式系統架構,以實現園區管理的可視化、智能化、系統化和高效化升級。

  卡洛特水電站大力倡導屬地化經營,項目建設團隊中,一半以上為巴基斯坦當地員工。通過職業技術培訓等方式,當地員工的素質和技能得到提升,一批建設、管理水電站的科技創新人才成長起來。項目團隊還設立“三峽獎學金”,選拔當地成績優秀的高校學生,資助他們參與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學和江西理工大學的聯合培養計劃。

  海德爾就曾參與該培養計劃。“未來,我希望將更多中國的創新清潔能源技術引入巴基斯坦。”海德爾說,這些技術和產品為巴基斯坦的發展創造新的機遇,將更多像他一樣普通人的生活“點亮”。

  2021年11月20日,卡洛特水電站正式啟動水庫蓄水,未來將為巴基斯坦提供源源不竭的清潔水電,緩解該國電力供需矛盾,促進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巴基斯坦首個完全使用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建設的水電投資項目,“卡洛特水電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創新技術的實力”,項目工程管理部助理工程師法伊贊·阿克巴爾感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