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屠海鳴:香港為何不能效仿新加坡放鬆防疫?
http://www.CRNTT.com   2022-03-26 11:19:31


 
  醫療資源不同

  新加坡本地確診病例在2月22日達到2萬6千起的高峰,之後逐漸趨緩,過去一周的每日新增病例介於7千多至1萬3千多起。李顯龍講到:“更重要的是,本地醫療系統始終保持堅韌,儘管在奧密克戎疫情最嚴重時,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但仍挺過了難關。如今醫院的負擔依然沉重,不過看診壓力已減緩。”可以看出,新加坡在疫情高峰時也沒有發生醫療擠兌現象;醫療系統的堅韌性,香港無法與之相比。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醫療系統至少存在三個短板。第一,醫療資源總體不足。確診個案從每日百例、千例、到萬例僅用了十幾天時間。每日個案逾1萬例時,醫療資源就力不從心,到了每日確診5萬例,更是不堪負重。第二,醫療系統整體統籌協調不力。當公立醫院病床不夠用時,部分私立醫院並未及時“接盤”,令許多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輕症轉重症,重症轉死亡。第三,對安老院的醫護資源配置遠遠不夠。疫情並非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而是可以預測推演的“灰犀牛”事件,全球各地疫情證明,老年人是最易“中招”,也最易轉成重症死亡,但香港沒有事先做好安老院的醫療資源配置,死者絕大部分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

  香港醫療資源不足,幸而有祖國及時伸出援救之手。在中央的及時協調下,內地幾批專家赴港指導,提供了寶貴經驗;內地數百名醫護人員支援香港,日夜奮戰抗疫一線;內地援建的方艙醫院已全部交付,床位超過2萬個;特區政府還將請求中央派遣中醫團隊支援抗疫。最近,香港的私營醫院也開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香港醫療資源緊缺狀況暫時得到緩解。

  儘管如此,香港仍須善用醫療資源,決不能揮霍來之不易的醫療資源。如果認為有內地的醫療資源“兜底”,就放鬆防疫限制,豈不讓無數人的辛苦努力白費?豈不令內地援港的人員心寒?

  國情港情不同

  香港與新加坡固然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就抗疫及疫後恢復經濟而言,至少有兩大不同之處。

  第一,香港擁擠的居住環境更易傳播疫情。香港人大多居住在大廈裡,樓下就是商場、馬路,缺少空曠的休閒地帶。更有不少家庭蝸居在“納米房”、“㓥房”、“籠屋”裡,一人中招,全家染疫。新加坡號稱“花園城市”,人均居住面積遠高於香港,不可同日而語。儘管如此,新加坡此次放寬防疫限制,依然要求在室內場所必須戴口罩,就算在戶外,若人多仍應戴口罩。

  第二,香港“通內地”重於“通海外”。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但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更為緊密,而中國內地是疫情爆發以來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同時,香港的民生保障也要依賴內地。內地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香港若過早放鬆防疫政策,與內地通關則遙遙無期,這對香港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新加坡則不同,不用考慮這個因素。

  第五波疫情給香港留下了慘痛教訓。說到底,還是抗疫理念左右搖擺、社會共識難以凝聚。現在,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香港抗疫終於穩住陣腳了。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明確要求,要圍繞“三減三重一優先”的工作重點有序鋪排下一階段工作。香港一定要聚焦這個重點,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打贏這場硬仗;切勿盲目樂觀,千萬不要看到人家放鬆就蠢蠢欲動;還是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來謀劃下一步的抗疫策略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