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始終綳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http://www.CRNTT.com   2022-03-25 10:11:55


 

  ——經營增效,讓農民多種糧種好糧。

  “優質就能優價,強筋、弱筋咱都有。”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康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曹雲保底氣十足,“我們和糧食加工企業有合作,就盼著600多畝小麥再豐收。”

  “咱種的是‘訂單’,油菜新品種出油率高,每斤比市場價高不少。”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種植大戶楊兵今年發展油菜水稻輪作,“我們和中化農業簽訂合同,兩季莊稼每畝能多掙600多元。”

  農業農村部門著力引導農民發展優質糧油品種,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營銷等,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一方面,要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優勢,開展托管服務,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延長產業鏈條,讓農民享有更多流通、加工等環節的增值收益,激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資分析師郭金秀說。

  農民挑上“金扁擔”,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在春耕一線,手機成了新農具,數據成了新農資,農民挑上了“金扁擔”,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農機升級,“慧”種地、“雲”耕地成為亮點。

  “從靠手感到靠遙感,從靠體力到靠算力,整地、播種、施肥,那叫一個精細。”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種糧大戶焦瑞感慨,“無人機一天作業2000多畝;無人駕駛旋耕機裝上‘大腦’,按著設計路線跑;手機遠程遙控,水肥噴灌系統自動開啟。”

  “過去‘看天’定,如今看屏幕。麥苗長勢、氣象趨勢、土壤墒情,都裝在手機裡。”河南省尉氏縣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沈文政坦言,“田埂上的5G基站,讓種地從動鋤頭變成動指頭,手機連農機,數據共享,施肥打藥又快又准。”

  科技發力,為春耕保駕護航。大馬力農機、無人駕駛技術、大數據等新技術廣泛運用。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春耕將有超過2200萬台(套)各型拖拉機、耕整地機具、播種機等投入農業生產中。

  農技到位,“田課堂”“雲問診”深受歡迎。

  “專家講得細致,咱種大豆有信心了。”田間地頭,山東省平度市種植大戶侯元江正和農技專家交流,“發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大豆要選適合密植、耐陰的,我已經買了4000多斤種子。”

  農技推廣,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農業農村部編發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指南;組織幹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強分類指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台集合優質專家資源、發布講課視頻,目前平台技術信息點擊量超過520萬次。

  生產增綠,節水農業、循環農業蓬勃發展。

  設定好水量和時間,噴灌機緩緩行進,水霧從兩翼噴灑而出。“澆地輕鬆了,每畝地少用一半水,500多畝地省出7000多元。”河南省滑縣種糧大戶白學傑對地裡的灌溉“神器”非常滿意。

  “紫花變綠肥,大田有勁了,水稻‘吃’得健康,我家的綠色水稻,一斤能賣30多元。”江西省上猶縣為民糧油有限公司負責人尹英強說,“紫雲英替代大肥,實現了節本增效。”

  新技術助力,春耕充滿綠意。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綠色技術廣泛運用,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持續深入,節水灌溉技術不斷推廣,生產向綠,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豐收更有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實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