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明報社評:港府不提路線圖 通關內地似口號
http://www.CRNTT.com   2022-03-24 11:06:33


 

  人類長遠必須與病毒共存,不代表短中期無選擇。全球疫情未完,未來轉折難料,清零與共存孰更明智,留待日後學者史家下定論,但對於當下香港,清零或共存絕非單純模式之爭,而是跟先與誰通關掛鈎,直接影響不同持份者。選清零就是先與內地通關,即時受惠者包括跨境家庭、常要北上公幹者,以及在內地有生意的商人;旅遊零售飲食業養活很多中下層家庭,先與內地通關、佔訪港旅客絕大多數的內地客恢復來港,對民生就業幫助很大。選擇共存就是先與外地通關,即時受惠是跨國企業、與外資關係密切的工商界及金融界;較常搭乘飛機遠遊、做生意或探親的中產人士,也會方便不少。政府若認為已說清楚通關優次,就應拿出具體路線圖,證明當局表里如一,不是講一套做一套。

  最近香港有一種聲音認為,香港“先行先試”與病毒共存,可供內地“參考”。這種觀點是一廂情願。首先,內地表明動態清零大方針未變,未來對外重開的條件,包括國際疫情減退、病毒顯著轉弱、有特效藥等,相當清晰。觀乎梁萬年等權威專家說法,內地顯然不認為這些條件已成熟具備。其次,即使內地真的要借鑑外地共存經驗,相信也寧可向新加坡取經,香港更似負面教材。所謂“共存”其實可分被動與主動,絕大多數國家其實都是因為抗疫慘敗,別無他法,唯有被動共存,歐美情況最明顯。放眼世界,主動求共存並能穩控死亡人數者寥寥,新加坡是罕有成功例子。不少人混淆了“慘敗後共存”與“不敗下共存”,才會有“失敗者才是贏家”的結論。

  全民強檢求清零 未來一月關鍵期

  香港抗疫兩年功虧一簣,一敗塗地後最容易的選擇,是假“與現實共存”之名向病毒投降,然而香港有內地全力支援,只要不放棄,還有許多事情可做。清零抑或共存,決定香港先與誰通關,若選清零,全民強檢幾乎是唯一方法。下月底社交措施鬆綁,疫情必然反彈,一旦感染人數又升至高4位數甚至過萬,全民強檢又會因為隔離設施不足無法推行。當局真的有心清零與內地通關,一定要在未來一個月把握時間做全民強檢,一旦錯過了,理論上最快7月才有機會做,屆時香港可能已走上先與外通關的共存之路,無法回頭。當局不在短期拿出與內地通關路線圖,外界只能假設,特區政府其實選擇共存及先與外地通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