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權力過度集中成為窩案滋生土壤。糧站負責人握有實權,在部分地方糧食安全管理體制不暢的情況下,基層“一把手”權限過大且違法成本過低,容易利用職務之便損公肥私,把其他工作人員也帶上違紀違法的歧路。
從貪腐手段來看,涉案人員為了逃避監管無所不用其極,使用各種“障眼法”挖空心思、變著法子斂財。
在安豐鎮糧油有限責任公司石集分公司集體腐敗案中,“障眼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套取政策性糧食資金,江利等人在收購政策性糧食過程中,違規以他人名義,採取來回過磅、重複稱重、虛報收糧等方式套取國家政策性糧食收購資金;二是截留裝卸工上車費用,在糧食出倉時,石集分公司以3.5元/噸的標準截留公司裝卸工上車費,共計截留6萬餘元;三是偷賣倉庫溢餘稻穀,江利等人在收購糧食期間接受售糧戶賄賂,在收糧過程中少折斤,少扣水分、雜質。
這些“障眼法”之所以奏效,一方面是部分基層糧食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重要崗位人員紀法意識淡薄,私欲膨脹,對於金錢的貪念使得其鋌而走險。另一方面,部分糧食主管監管單位存在監管力量薄弱、監管體制乏力、工作作風漂浮等情況,導致監管形同虛設、“靠糧吃糧”問題泛濫。
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要求,深化糧食購銷等領域腐敗專項整治,對進一步懲治涉糧腐敗和作風問題作出部署。
後墻穩固,才能震懾常在。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對涉糧腐敗和不正之風從嚴從重處理,對膽大妄為、貪得無厭的糧倉“碩鼠”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去年以來,河南省紀檢監察機關深入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對近年各類有關問題線索和案件開展大起底大排查,並通過督促自查自糾、開展專項檢查等方式,深挖細查涉糧腐敗問題線索。專項整治以來,該省紀檢監察機關共排查問題線索1489條,立案399件。
專項整治重在“懲”,關鍵在“改”,核心在“治”,要堅持把嚴懲腐敗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