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的那些謊言,都是射向中國的“暗箭”
http://www.CRNTT.com   2022-03-20 16:05:44


 

  謠言三:“中俄想聯手推翻世界秩序”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上月底言之鑿鑿地聲稱,中俄想要建立“極度不自由”的世界秩序,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就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紐約時報》的文章據此就稱,“中俄看不慣美國的霸權,要聯手打掉美國,重塑世界秩序”。

  美國破壞和平還倒打一耙

  我想,這些人未免太健忘了,挑起中美之間貿易戰、科技戰的是美國;不斷搞“北約東擴”,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也是美國。主動挑事的美國,現在卻倒打一耙。

  不可否認,近年來中俄關係的確是不斷走近,但雙方也是正常的夥伴關係。美方將這種關係宣揚為某種“陰謀”,顯然是刻意將其“妖魔化”,有點好萊塢大片式的誇張手法。

  也是在上月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一次公開講話,可以作為對美方的某種回應。他說:“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紀錄最好的大國。中國從未侵略他國、從不搞代理人戰爭、從不尋求勢力範圍、從不參與軍事集團對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指出,美國在建國不到250年的時間裡,只有不到20年沒有對外發動軍事行動。阿富汗、伊拉克的戰火,“阿拉伯之春”、“顔色革命”後的動亂,還有世界各地的政變、暗殺,哪裡沒有美國人?到底是誰在破壞世界的和平秩序?

  謠言四:“中國幫助俄羅斯散播生物武器陰謀論”

  美國在烏克蘭搞生物武器的證據,被俄羅斯公開後震動全球。美國在基輔、哈爾科夫等地的十多家實驗室,研究包括剛果出血熱、鼠疫等高致死病毒,而且它們大部分在鬧市區,有的甚至緊鄰學校和兒童醫院。

  對此,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卻反咬一口,聲稱是俄羅斯“可能在烏克蘭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所以先“提出虛假聲明”作鋪墊,而中國“支持這種宣傳”。聯合國安理會11日舉行相關會議時,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托馬斯·格林菲爾德也誣陷中國“散布虛假信息支持俄羅斯”。

  事實打臉美國

  美國媒體則據此發布報道稱,中俄正在宣揚“烏克蘭生物武器陰謀論”。但事實再次打臉這些政客和美媒。

  美國副國務卿紐蘭8日就承認,烏克蘭有生物研究設施,美方正與烏方合作,防止“研究材料”落入俄軍手中。美方自己公布的數據也顯示,美國在烏克蘭有26家生物實驗室,而且五角大樓擁有絕對控制權。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官網曾公布這些實驗室的清單,但在俄方爆料後,相關信息已被删除。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質問,面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發現的證據,美方既然不承認,為什麼不公布詳細資料自證清白?美方删除網上文件,想要隱瞞什麼?

  為什麼美國一直將目標對准中國?

  人們常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美國這些造謠中傷,就是射向中國的各種“暗箭”。美國通過媒體、通過互聯網巨頭建立起來的全球輿情影響力,抹黑中國形象,這種破壞力不容小覷。

  有的人覺得難以理解,為什麼美國一直將輿論戰的目標對准中國?其實和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科技戰的原因基本一樣:就是要給中國發展和崛起製造更多的阻力。

  ·冷戰思維

  一方面,冷戰時代遺留的對抗思維。美方總是將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臆想成所謂恐怖的“專制世界”,同時把臆想變成謠言,去誤導和動員國內甚至國際民意。這個就是之前所謂“新疆種族滅絕”的謠言。

  ·“美國第一”

  另一方面,將對手“妖魔化”,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還想要繼續領導世界100年,用它的軍事強權、科技和經濟強權以及輿論強權,去“收割”全世界。所以從美國的“私欲”出發,再去看美國的各種行事邏輯,也就不必覺得奇怪了。特別是,美國千方百計打壓最具發展後勁的中國,就是怕中國威脅它“一家獨大”的地位。

  ·“反華”輿論誤導民眾

  當然,美國的媒體和政治人物並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當然會有清醒和正直的人,但現實就是,出於利益考量的“反華”,成為美國的“政治正確”。美國主流媒體的“反華”輿論會誤導民眾,反過來,民眾的誤解又會讓更多媒體和政治人物,順應這樣的“政治正確”。或者出於保護自己,選擇沉默,或者他們的聲音,就根本出不來。於是,錯誤的“反華”觀念,卻有可能在美國這樣的環境當中,不斷地得到強化。

  美國“陽謀”在俄羅斯“預演”

  當把對手徹底“妖魔化”之後,美國就會“理直氣壯”地搞出各種“陽謀”,置對方於死地。現在,這一切都已經在俄羅斯身上“預演”:

  就在這次烏克蘭危機爆發後,西方搞的所謂制裁,不僅讓俄羅斯的外匯儲備被凍結,公私財產被沒收,甚至包括普通俄羅斯人的工作都被剝奪。西方將俄羅斯從世界金融和世界經濟的體系中趕出來,甚至將俄羅斯人視為“賤民”。

  美國打擊對手手段各種“無底線”,這次暴露無遺。相信讓不少人,對美國的本質,對中美關係的未來,又有了更新的認知。

  “激烈”討論

  就在3月14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羅馬進行了長達七個小時的會晤。外媒評價稱,這次長達七個小時的“激烈”討論反映出當前局勢的“緊張程度”。

  而這次“楊沙會”主要圍繞兩個主題,一是中美關係,二是烏克蘭問題,雙方在兩個議題都分歧巨大。

  在會談前,沙利文就公開放風,要向中方施壓、迫使中方改變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但顯然,美方圖謀失敗。中方不僅“勸和促談”的立場沒有變化,更駁斥了美方散布的謠言和假消息。

  這是中美之間最高層次的一場“輿論戰”,也是最新一次在烏克蘭問題上,爭取國際合作的嘗試失敗。非常遺憾,現在的世界,合作很難,和平很難,戰火仍在延續。或許要等到各方都無法承受之時,危機才會迎來轉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