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速構建更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http://www.CRNTT.com   2022-03-18 08:29:19


 
  三是處理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伴隨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成為當代中國最為鮮明的時代特征。其一,準確把握改革力度。一方面,要深化對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財稅金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領域和重點環節改革,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制度體系;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改革的關聯性,既要下定決心銳意改革,又要審時度勢,穩步推動漸進式改革。其二,理性認識發展速度。一方面,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仍然要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保持合理速度的經濟增長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提高質量和效益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命題,市場經濟改革要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其三,高度重視社會可承受的程度。一方面,社會和諧穩定是改革發展順利推進的前提和基石,穩定的社會環境得到有力維護,才能不斷為市場經濟改革發展創造條件;另一方面,改革與發展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新時代要依靠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市場經濟的活力,同時通過推進改革為市場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從而更好地處理社會主要矛盾,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其四,近些年,世界經濟格局更加曲折複雜,保證國家發展安全顯得特別重要,要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強產業和金融安全建設,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更加完備

  文章認為,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針對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聚焦發力,這對改革頂層設計和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要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構建更加系統完備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內容,以實現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終極目標。其一,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係。要著眼於既定目標,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優勢,解決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其二,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的關係。提升制度供給質量,釋放制度激勵效能,為營造公平化法治化的市場環境提供有力保障。其三,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全面從嚴治黨的關係。通過完善改革推進機制和改革激勵機制,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鮮明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治理效能,為推進更加系統完備的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二是發揮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各項政策舉措的聯動效應。其一,發揮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聯動效應。以所有者結構、收入分配制度和市場運行機制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集中體現,要堅持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激勵制度創新,提高制度供給的質量,為市場經濟活力迸發創造有利條件。其二,發揮產權、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基本制度的聯動效應,營造利於良性競爭市場環境,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其三,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系統集成。通過消除市場壁壘,發揮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和建設高質量商品服務市場等舉措的聯動效應,實現要素價格的市場決定,促進自主有序流動,保障要素資源配置的高效公平。其四,發揮政府宏觀經濟治理各項舉措的聯動效應。實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科技創新政策、產業政策、政策區域等政策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有效彌補市場機制缺陷。其五,發揮民生保障制度舉措的聯動效應。構建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為全體人民謀福祉。其六,發揮對外開放戰略舉措的聯動效應。借助“一帶一路”和對外開放高地建設,實現與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接軌,助力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以更高水平開放型市場經濟新體制促改革、謀發展。其七,發揮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聯動效應。通過市場經濟法律法規體系及監督制度機制的建立,規範市場主體行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三是實現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中,要考慮各項政策舉措間的關聯性,使各項制度機制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強大政策合力。其一,實現目標集成,即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統一,緊緊圍繞重點領域的突出問題,將制定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各項舉措的目標有機統一起來,然後朝著既定目標指引的方向逐步推動各項措施落實。其二,實現政策集成,即發揮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各項具體政策間的協同效應,打好政策“組合拳”,鞏固和深化在掃除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性障礙和政策性創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其三,實現效果集成,即按照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對照檢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各項舉措的實施效果,讓各項改革舉措產生積極的化學反應,實現由“相加”到“相融”的實質性轉變。

  四是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需要資本的配合和支撐,需要資本創造更多的生產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可以說,資本的力量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能夠提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能夠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動力。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資本的負面作用、消極作用。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既要調動資本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又要控制和消解資本的負面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其野蠻生長。

  更加成熟

  文章強調,一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發揮兩個比較優勢。一方面,建立有效市場。要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利用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有效調節市場經濟運行。另一方面,打造有為政府。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增強調控政策的針對性、前瞻性、系統性和協同性,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的治理能力。

  二是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化、法治化建設。保障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必須牢牢抓住制度建設這條主線。一方面,要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化建設。要通過制度創新,做出符合現代化經濟治理體系要求的制度安排,實現產權的有效激勵和市場准入的放寬,從而打破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制度藩籬。另一方面,要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化建設。法治是市場經濟各項制度順利落地見效,推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朝著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方向前進的根本保障。只有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引入到法治化的軌道上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制度優勢才能真正轉化為經濟治理效能。

  三是加快制度型開放,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前國內國際形勢都發生了很多變化,特別是國際環境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機會。要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就要加快制度性開放,也就是要由我們過去的商品要素型開放走向制度型開放,即向標準、規則、管理等制度方面開放,以體現出我們更大的決心,更廣的胸懷和更堅定的實際行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