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科技創新戰略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22-03-17 17:50:37


 
  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作用。2020年2月,歐盟委員會發布《塑造歐洲數字未來》,對未來五年歐盟數字化轉型的總體目標和關鍵行動進行部署;後續在2021年3月發布《2030年數字指南針:數字十年的歐洲之路》,明確歐洲到2030年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願景、主要目標和實現路徑,旨在通過維護數字主權、完善政策框架、賦能個人和企業實現數字化雄心。2020年6月,日本經產省發布《半導體和數字產業發展戰略》,要求要像對待能源和糧食供給一樣重視數字化發展,培育扎根於日本的數字產業,發展優質雲產業。2020年7月,英國發布《研究與開發路線圖》,提出建立國際領先的國家數字研究基礎設施,實現研究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之後在同年9月推出《國家數據戰略》,旨在通過促進企業、政府和社會充分利用數據,更好地發揮數字化優勢,快速拉動英國經濟復甦。2020年8月,韓國財政部發布《基於數字的產業創新發展戰略》,旨在提高優勢產業的數據利用率,通過數字創新促進韓國躍升為世界四大產業強國之一。2020年12月,加拿大發布《重啟、復甦和重新構想加拿大人的繁榮:構建數字化、可持續和創新性經濟的宏偉增長計劃》,鼓勵產業數字化轉型,投資戰略性數字基礎設施,實現數字和數據驅動的經濟。2021年1月,德國出台《聯邦政府數據戰略》,通過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創新和負責任地使用數據、提升數據素養和提供優質數字服務四個行動領域,使德國成為歐洲創新使用和共享數據的先驅。

  肆、綠色低碳之路越走越寬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觸發國際社會深刻反思人與自然關係,各國積極倡導疫後“綠色復甦”,培育發展綠色、低碳產業。2020年1月,德國發布《國家生態經濟戰略》,將生物資源和尖端技術作為未來經濟體系的支柱,致力於建立可持續、可循環和創新引領的德國經濟。2020年5月,歐盟委員會在“下一代歐盟”復興計劃中提出,以綠色、低碳、環保為原則促進成員國經濟綠色復甦,推動歐盟交通、農業等相關產業綠色轉型,著力打造綠色歐洲。2020年9月,法國公布1000億歐元的“法國復興”經濟復甦計劃,其中30%的投入用於推進生態轉型,重點支持建築節能改造、工業脫碳、綠色交通、綠色鐵路、綠色氫能、生物多樣性、農業轉型、核能等方面,致力於使法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成為歐盟第一大零碳經濟體。2020年11月,英國發布《綠色工業革命戰略》,提出包括海上風電、氫能、核能、碳捕獲等十個走向淨零排放並創造綠色就業崗位的計劃,以確保英國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2020年12月,韓國公布《2050年碳中和促進戰略》,推進韓國經濟結構向低碳化轉型,打造新興低碳產業生態系統,低碳社會轉型。2021年10月,巴西啟動《國家綠色增長計劃》,鼓勵和支持綠色項目發展,將碳減排、森林保護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與創造綠色就業、促進綠色增長相結合,要使巴西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綠色經濟體。

  伍、科技創新與發展著眼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全球科技競爭,各國大力部署關乎未來競爭的關鍵技術與產業,力爭主導未來產業價值鏈高地。2020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新工業戰略》,支持發展對歐洲未來工業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關鍵使能技術:機器人技術、微電子技術、高性能計算和數據雲基礎設施、區塊鏈、量子技術、光子學、工業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納米技術、制藥、先進材料和技術,以增強歐盟在全球產業競賽中的競爭力和地緣政治角逐中的戰略自主性。2021年3月,歐盟發布《“地平線歐洲”2021-2024年戰略計劃》,將“引領關鍵數字技術、使能和新興技術及相關價值鏈的發展,實現基於開放的戰略自主”確立為關鍵戰略目標之一。2020年5月,日本經產省發布《產業技術遠景2020》,提出優先發展物聯網、數字技術、生物技術、材料技術、環境能源技術等關鍵技術,以應對2050年全球發展趨勢。2020年6月,德國推出“經濟刺激與未來計劃”,投資500億歐元用於促進氫能、人工智能、量子技術、電動汽車、疫苗等未來產業技術創新。2021年5月,美國能源部擬在2022年投資74億美元支持量子信息科學、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未來產業,以及微電子、先進製造、生物技術等關鍵技術;同年8月又布局建設4個智能製造創新中心,使其總數增加到8個,以加速智能製造技術的推廣應用。2021年7月,英國發布《英國創新戰略:通過創造引領未來》,確定改變未來經濟的7項戰略性技術:先進材料與製造;人工智能、數字和先進計算;生物信息學和基因組學;工程生物學;電子、光子和量子;能源與環境技術;機器人和智能機器。2021年7月,巴西發布《國家創新戰略》,促進有望對經濟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使能技術,奠定未來技術知識基礎。

  當前,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給人類抗疫進程帶來新變數。人類社會面臨大流行病、氣候變化、生命健康、資源短缺、產業鏈阻斷等一系列複雜風險與挑戰。我國應前瞻把握國際科技發展態勢,堅持“四個面向”,將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設數字社會、促進綠色發展等放在優先發展位置,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進而為我國和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就業、增長和繁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