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製造業招人攬才要把準時代之脈
http://www.CRNTT.com   2022-03-14 09:31:37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千人左右的廠子,人才缺口達兩三百”“開出近萬元的工資,也難覓一個好技工”……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聚焦製造業“缺人”話題,認為一場人才供給側改革已勢在必行。

  北京日報發表評論員鄭宇飛文章表示,作為世界上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中國製造業總量已連續12年位列全球首位,占全球比重近三分之一,去年全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7.4%。但與此同時,這些年製造業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住人才的現象也日漸凸顯,並且“越智能越缺人”,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高新技術崗位一度登上“最缺工種”榜單。

  文章分析,國內高校畢業生規模與增量屢創歷史新高,製造業為什麼還如此“缺人”?有人認為是新業態的強勢分流,有人認為是年輕人“眼高手低”……種種分析或道出了部分原因,但難言全面深入。從需求端來看,過去中國製造大多集中於附加值較低的產業鏈中低端,大多數工人只需從事簡單重複的工作。而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製造業迅速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嬗變。在生產一線上,越來越多的環節對技能的要求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背景下,知識儲備、動手能力、行業經驗等都會形成新的“入行門檻”,一定程度上造成供需不能適配、人才脫節斷層。

  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擇業觀正在悄然變化。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一份工作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在他們的職業願景中,既包括一份與付出相匹配的收入,也包括系統的權益保障、良好的環境氛圍;既包括對自身能力的合理評定,也包括明確的上升空間、充分的社會尊重……這些要求,也是社會進步的自然反映。反觀一些用人企業,雖有急迫的招工意願,但想的仍舊是“快速收割”而非“長期培養”,招聘時也只會打出“包吃住”等老一套。種種因素影響,大批年輕人一面感嘆求職不易,一面把“進廠”排除職業選項。

  文章指出,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從根本上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的大國來說,無論是滿足工業產品的基本供給,還是提升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都離不開一支穩定、強大的產業工人隊伍。破解製造業用工難題是件大事,在筆者看來,當務之急是抓住“找人”“留人”兩大環節。就前者來說,瞄准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的方向,把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作為培養人才的基本模式,開展“訂單式培訓”,才能讓學生掌握契合市場需求的真本事。就後者來說,企業應該把準時代之脈,在保障勞動權益與福利待遇的基礎上,對接年輕人的所思所需,在打通晉升渠道、建設企業文化、改善工作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當工人在工作中的獲得感、成長性更充足,製造業又何愁招徠不到人才呢?

  實業興國,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今天,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跑道上全力奔跑,正是呼喚技能人才大幹一場的時候。年輕人勤思敏學、敢想敢幹,也期待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才能讓製造業吸納更多有激情、有潛力的新生力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