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是這一群體的領頭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這為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指明了方向。
從創新中找出路想辦法
目前,我國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企業11.7萬家。今年,國家層面擬新培育30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各省份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規模。
“中小企業要真正成為‘專精特新’,在發展目標上,要以成為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為目標,專注並深耕產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產品;在發展路徑上,要發揮中小企業優勢,進一步強化創新。”全國政協委員、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認為,“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是創新,無論身處什麼環境、面對什麼發展形勢,都要始終堅持從創新找出路、想辦法、謀發展。從發展結果看,要實現從相對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質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質量、強品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國華認為,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轉型關鍵在於做好科技研發。他建議,政府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平台、資源、資金和政策保障,用創新集群為企業服務。引更多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
在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看來,為進一步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要從教育和獎勵兩方面著手,讓廣大中小企業認識到“專精特新”重要性。例如,政府可以從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向中小企業宣傳“專精特新”優勢所在。同時,設立專項扶持基金,並配套相應考核機制,為達標企業提供加成獎勵。
人才對於企業創新發展至關重要,李國華委員說,企業引進人才要有全方位思考,在股權、薪酬、職業規劃、研發氛圍等方面提供寬容的環境。
“要有針對性地為中小企業解決人、財、物等方面的資源短板。例如,探索地方及區域間轉型人才流動,為基礎薄弱地區及企業補充人才力量。”朱永新委員說。
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繁榮,數字化轉型也是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的有效方式。
“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既是順應數實融合發展趨勢的必要之舉,也是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朱永新委員建議,鼓勵更多專業化服務機構以實用技術為基礎,分階段、分場景為中小企業設計出成本低廉且容易上手的“工具箱”,讓中小企業根據成本收益選擇適合自身發展情況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此外,政府有關部門也應加強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規劃制定和可行性研究,牽頭制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準,發布轉型標杆案例。
“數字化轉型有利於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速轉型升級,可以有效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表示,儘管大部分中小企業已經意識到數字化升級的重要性,但因自身存在諸多困難和挑戰,轉型程度遠遠低於大企業。為此,他建議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為中小企業提供友好、可信的計算、網絡和存儲能力。
“採購是中小企業運用數字化技術和服務最多的領域。”賀強委員建議,制定相應補貼政策,聯動數字化採購平台,為中小企業發放電子採購券,在緩解中小企業壓力的同時,推動中小企業在採購領域率先推進數字化轉型。培育和發展一批服務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採購平台,並提供數字化經營的分析工具,鼓勵中小企業利用採購數據進行生產經營決策,降本增效。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關注的方向。“中小企業在數字安全方面投入較少,而市場上的安全產品和服務多以大型客戶為主,專業性門檻高,中小企業面臨不會用、沒人用的困境。”
周鴻禕委員建議,政府部門、大型企業及關鍵基礎設施在採購政策中,應明確對供應鏈裡中小企業的數字安全能力要求,在採購中小企業數字化產品時,以能力為導向進行數字安全評估,夯實供應鏈安全底座;鼓勵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數字安全服務和產品,為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數字化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