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解決好吃飯問題?三個指標保障糧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2-03-08 11:40:25


 

  針對一些地區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問題,唐仁健表示,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劃好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逐級分解下達,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責任書,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不但要管數量,還要提質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新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區。加大黑土地保護和鹽碱地綜合利用力度。

  “2021年在全國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今年將新建1億畝,這樣高標準農田的數量就達到10億畝,能確保1萬億斤糧食的生產能力。”唐仁健說,要落實利用的優先序,耕地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於糧食生產。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表示,除了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外,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還要重視提高農民積極性。

  2021年,對種糧農民一次性發放200億元補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保障化肥等農資供應和價格穩定”“給種糧農民再次發放農資補貼”等措施,有助於進一步實現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的目標要求。

  “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戶收入預期和種糧積極性,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全國政協委員張占斌建議,設立專項種糧扶持基金,穩步提升農業補貼,完善主要糧食品種價格支持政策,建立穩定的適度規模經營補貼增長機制,讓種糧農民切實得到實惠。

  除了“藏糧於地”之外,“藏糧於技”也是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重點,其中包括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控和動植物疫病防治能力等內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