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代美國政治極化的多重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22-03-04 19:53:11


 
  身份政治深度泛濫

  美國的身份政治運動源自20世紀60年代左翼陣營對主流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在先後整合民權運動、黑人運動和女權運動的力量後,身份政治的矛頭直指精英、白人和男性群體,試圖通過強調自身差異性來反抗剝削和壓迫,進而爭奪對主流文化的主導權。80年代後,這種以反思、批判和解構為特征的左翼批判精神逐漸衰落,身份政治成為左翼精英人物表達政治主張和文化訴求的“表演政治”。“政治正確”一度是身份政治的強大武器。
 
  進入21世紀,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空間和工作機會不斷遭到擠壓。尤其是生活在農業州和“鐵銹地帶”的白人群體,面對席捲而來的移民浪潮和咄咄逼人的移民訴求,身份認同被喚醒,“受害者情結”被激發,最終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回應性身份政治”。結果是:身份政治不再是邊緣對抗中心的反抗政治,而是同處邊緣的文化族群間的對抗政治。

  這種狹隘的身份政治對當代民主政治構成實質衝擊。原本應以大眾利益為根、以共識政治為本的民主政治,淪落為追求狹隘的族群利益、特定的身份屬性的部落政治。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共和黨正成為白人政黨,民主黨正成為少數人群政黨;身份將慢慢取代經濟和意識形態,成為美國政治的核心分歧。從這個角度來看,身份政治是當前美國政治極化興起的文化根源。未來美國是展開雙臂擁抱更廣闊的世界,還是亦步亦趨回歸保守,是給予外來移民更多的權益和關愛,還是關注白人藍領、推崇白人至上主義,這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根本性分歧所在,更是美國政治極化的焦點所在。

  後物質主義普遍流行

  自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的公民價值觀發生重大轉變,這種變化被美國政治學者英格爾哈特稱為“後物質主義時代”的到來。後物質主義者們更關注族群意識和移民權利,青睞生活方式的自我選擇和社會關係的和諧美滿,對物質的追求、權力的追逐、家庭的堅守乃至對主流文化的自信、民族情感的維繫,則慢慢被淡化甚至被遺忘。

  然而,後物質主義的流行需要以物質生產的高度繁榮和無限豐富為前提和基礎。若這個前提不複存在或基礎不再牢固,後物質主義的價值訴求就將成為一廂情願的幻想和不切實際的奢望。當美國國際地位相對下降,經濟發展形勢持續下行,中下階層不平等加劇,後物質主義的價值訴求就不得不讓位於物質主義的現實需要。這樣,兩大價值觀念必然產生摩擦。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率先進入現代文明,也率先闖入後現代文明。當前,一些後發現代化國家迅速崛起,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優勢和全球競爭力。在以更快速度、更高質量發展壯大的發展中國家面前,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面臨挑戰。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右翼陣營主導的逆全球化的“再工業化”措施,可以視為對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回應,而激進的左翼路線,卻正努力將後物質主義的巨大磨盤推得飛快。物質主義與後物質主義的巨大反差,助長了美國政治的極化環境和對抗氛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代美國的政治極化是經濟、政治、文化、觀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作為民主政治發展的一種極端形式,政治極化內在的破壞力、解構力和重塑力有些已經顯現,有些僅露冰山一角,有些尚在潛滋蔓長。但毋庸置疑,當前美國政治極化的態勢愈演愈烈,美式民主已經遭遇反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