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2月27日宣布,將成立一支名為“烏克蘭領土防衛國際戰隊”的新部隊,希望這支部隊能夠由外籍人士組成。根據烏克蘭政府2016年6月頒布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士在武裝部隊服役條例》相關規定,外國人有權自願根據合同加入烏克蘭武裝部隊,這一條例的頒布實際上早就為烏克蘭組建外籍軍團鋪墊了法律基礎。澤連斯基2月28日簽署法令,從3月1日起對自願加入烏方外籍軍團參戰的外國公民給予免簽待遇。據美國媒體報道,已有至少10名接受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訓練的美歐退役軍人準備入境烏克蘭。
隨著戰事的發展,西方國家紛紛表示要提供資金與武器裝備支援烏克蘭。2月26日,美國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3.5億美元軍事援助,其累計已先後提供10億美元資金;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1000枚反坦克導彈和500枚“毒刺”防空導彈;比利時計劃向烏克蘭提供2000挺機槍和3500噸燃料;捷克批准向烏克蘭提供包括機槍、衝鋒槍、狙擊步槍及其相應彈藥在內價值750萬歐元的武器裝備。儘管如此,這些支援的武器裝備都屬於單兵作戰武器,政治意義遠大於現實價值。
在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表態,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不會派遣軍隊進入烏克蘭幫助烏方作戰。3月1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再次強調,北約不會向烏克蘭派兵或出動戰鬥機以支持烏克蘭政府。“烏克蘭應當成為東西方溝通的橋梁,而不應淪為大國對抗的前沿。”“徹底摒棄冷戰思維,通過對話談判, 最終形成均衡、有效、 可持續的 歐洲安全機制”才是解決之道,西方等外部勢力不懷好意的介入只能惡化形勢、加劇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