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重振香港經濟必須重啓頂層設計
http://www.CRNTT.com   2022-03-31 00:12:39


 
  二、重振香港經濟必須重啓頂層設計

  “土地財政”是英國殖民統治者為管理和發展香港自由經濟而制定的頂層設計。它不僅確保政府能够穩定而遞增地分享香港自由經濟發展的紅利,而且能够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將政府掌握的充裕資源投入本地基礎建設,促進自由經濟更大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土地財政”既受惠於自由經濟,又助力於自由經濟。兩者相輔相成,成就香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歷史佳績。

  不過,九七香港回歸前後,華人豪富沿襲買地置產的華商經營傳統,將房地產業作為擇業首選而崛起,吸引特區政府在沿襲“土地財政”之餘,向華人豪富進行政策傾斜,從而打破“土地財政”與自由經濟之間的平衡協調,自由經濟隨之受損,“地產霸權”隨之成形。近10餘年來,政府“土地財政”實際上已經捨棄自由經濟,轉而與豪富家族的“地產霸權”密切合作,致使香港本地市場陷入華人豪富家族資本壟斷的困境。這些家族不僅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主導全港房地產業;還控制全港的公共交通、電訊、能源、電氣、超市等公共行業;甚至利用環保團體阻撓政府覓地興建公屋,致使政府高官面對土地開發利用率不到25%、房屋土地利用率祇有7%的香港地圖,徒嘆香港沒地解決住屋短缺問題!

  更有甚者,華商豪富的資本壟斷已經將香港變成世界發達經濟體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基尼係數超過因貧富懸殊而動亂不已的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20世紀下半期香港勞工階層曾經可以通過努力拼搏,改變貧窮宿命,但進入21世紀之後,靠奮鬥向上流動的機會與空間幾乎完全被壟斷資本堵塞。民怨的纍積、噴發,成為近年香港社會動蕩的主要內因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繼續遵行“土地財政”的原有頂層設計,祇會進一步強化而不可能弱化豪富家族的“地產霸權”和房地產一業興旺百業衰的經濟困局,進一步加劇而不可能化解纍積難消的香港民生訴求和民衆怨憤。香港將因此失去已經殘缺不全的自由經濟活力,在國際經濟復蘇無望、中美兩國博弈卻愈演愈烈的大環境中,被動地跟隨昂首向前的內地城市踟蹰尾行。

  面對這種不難預見的前景,有論者認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將是香港經濟的未來出路。這種觀點誤以為香港經濟可以在不解除英式頂層設計桎梏的前提下,就能够毫無阻滯地融入大灣區。其實是忘記香港華資製造業曾經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舉進入珠三角,繼而從21世紀初陸續撤出珠三角的事實。對此,筆者在《港式資本主義論綱》一文中評論說:“香港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國際經濟衰退造成對外貿易的虧損,但近10年來衆多勞動密集型港企撤出珠三角的前車之鑒,已經證明港式資本主義若不改弦易轍,實在難以再度融入早已時移勢易的大灣區。”

  顯然,固執舊制,已陷香港經濟於困境;迴避繞彎,亦非香港經濟生路。唯有對症下藥,重啓頂層設計,恢復自由經濟的運行機制,才可能讓香港經濟擺脫“土地財政”與“地產霸權”的桎梏,重獲昔日繁榮向上的蓬勃生機。

  三、如何重啓香港經濟頂層設計?

  古語有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現在是時候立足於從歷史到現狀與未來、從香港到國家和國際的廣闊時空,思考如何重啓香港經濟頂層設計的問題了。

  重啓香港經濟頂層設計之前,最應該進行的工作是組織各方力量,在香港開展廣泛而有深度的社會調查。調查題目包括如何重振香港經濟、是否需要重啓頂層設計以及如何重啓頂層設計等重大問題。筆者願意參與此類調查,在此之前,僅就在港講授香港史、香港經濟史等課程長達14年的感悟,略抒管見:

  重啓香港經濟頂層設計,首先應該著眼於恢復昔日香港經濟賴以欣欣向榮的自由經濟的活力。自由經濟是香港不同於其他經濟體的歷史特色,是香港經濟曾經創造長期繁榮的內在動力。但是,近10餘年來,華商豪富的“地產霸權”已經將香港置於對外貿易自由、內部市場卻被資本壟斷的困境,自由經濟的活力備受“地產霸權”壓抑。如何激活與釋放自由經濟的活力,將是重啓香港經濟頂層設計者需要著重考慮的首要問題。

  重啓香港經濟頂層設計時,需要著重解決的關鍵難點,是如何處理阻礙香港自由經濟發展的“土地財政”與“地產霸權”兩大問題。這兩大問題形成的時間有先後之別:“土地財政”在香港已有180年的歷史;“地產霸權”則是近10餘年才呈現於世,隨即與“土地財政”糾結在一起,相互倚賴。鑒於香港“土地財政”根深蒂固,“地產霸權”民怨甚深,兩者的化解之道亦可按輕重緩急,分而治之。

  首先應該集中精力,出台相關政策,儘快化解“地產霸權”。這些政策包括:一、修改相關法例,削弱乃至撤銷房地產商據以囤地居奇的法律依據,對其進行釜底抽薪;二、開徵房地產空置稅、暴利稅等稅種,大幅度減少房地產商盈利,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三、恢復徵收2006年撤銷的遺產稅,讓政府和社會分享豪富家族的世襲利益;四、制定增加政府解決住房用地的相關法例,宣布增加土地供應,降低社會對於地價持續上漲的預期。總之,采取一切有助於降低房地產商及炒房客盈利、促使沉澱在房地產業的巨額資金流向其他行業的法律、稅收等方式,儘快削弱“地產霸權”的資本壟斷,降低各行各業的經營成本。

  上述激活自由經濟活力與化解“地產霸權”的兩大進程,將有助於緩解香港“土地財政”問題。可以預期,在以稅收手段化解“地產霸權”過程中,政府從房地產稅種中獲得的財政收入將會大幅度增加,但這不是恒常的收入,因此并不意味是加深倚賴房地產業。隨著“地產霸權”的消弭,政府從房地產業獲得的財政收入將會隨之減少。政府應該利用從化解“地產霸權”獲得的劇增收入,改善民生,彌補過去對民生問題的虧欠;同時應該通過政策扶持、稅收優惠甚至政府資金投入等方式,引導從房地產業分流出來的資金,流向高新科技產業,培養未來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

  重啓香港經濟頂層設計時,不應忽視在港長期經營、實力已與華資不相上下的中資力量。這是在香港與港式資本主義迥然不同的國有資金,現在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的穩定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資與華資已經構成香港內部的“一地兩制”。如何發揮他們在探尋香港經濟新出路的潛在作用,是重啓香港經濟頂層設計者值得注意的重要問題。

  最為關鍵的是,未來新的特區政府領導者在上任之前,應該深刻反省香港經濟是否還要繼續沿用英國殖民者為香港留下的“土地財政”頂層設計。如果選擇是,請遵循香港經濟史的啓示,讓“土地財政”重上與自由經濟相輔相成的舊軌道,或許還能再現世界經濟史的東方奇觀。如果選擇不,請參考同為自由港的新加坡模式,儘可能減少香港經濟對於房地產業的依賴,在香港形成房住不炒的新風尚,為香港探尋經濟發展的新路向。

  平心而論,這兩項為香港經濟前途而作出的選擇,各有風險利弊。沿襲舊軌,安穩省心,祇是香港經濟在中國各大城市的經濟實力排名肯定繼續下滑;探尋新路,難保成功,不過相信“地產霸權”將會在香港消失,長期困擾港人的經濟、社會問題將逐漸迎刃而解。如何選擇,由中央及新特首定奪。

  註釋:

  ①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表193:政府收入(一般收入帳目及各基金)》整理,該表網址:https://www.censtatd.gov.hk/sc/web_table.html?id=193。表中所列印花稅來自房地產交易及證券交易,二者比例不明。

  ②《香港政府賣地豐收,半年吸493億,飈3.8倍》,見搜狐網,網址:https://www.sohu.com/a/481207678_120744363。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3月號,總第291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