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軍高度關注“星鏈”計劃 各軍種相繼參與
http://www.CRNTT.com   2022-03-01 12:30:40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日前表示,由於遭遇地磁暴,該公司本月3日發射的49顆“星鏈”衛星中有40顆於次日損毀。據悉,這是單次地磁暴對衛星造成的最大規模破壞。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聲稱,“星鏈”計劃旨在組建天基互聯網。實際上,美國軍方早已深度介入該計劃,其軍事應用意圖十分明顯。

  真實意圖遭質疑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星鏈”將由4.2萬顆衛星組成,耗資約300億美元,不包括後期維護和補替費用。按照衛星單價為100萬美元計算,此次地磁暴令該公司損失了4000萬至5000萬美元。

  自2015年2月“星鏈”計劃啟動至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發射2091顆“星鏈”衛星,相當於7年完成總計劃的5%。據報道,“星鏈”衛星的使用壽命約5至7年。也就是說,上述4.2萬顆衛星每隔7年需全部更換一遍,即每年要發射6000顆。若以每次集體發射60顆計算,每年需發射100次,平均每周發射約2次。目前,該公司發射頻率約為每兩周1次,1年發射千餘顆。以此速度,“星鏈”計劃將是一個永無終日的“黑洞”。

  目前已升空的“星鏈”衛星主要為北美、歐洲等國家終端用戶提供網絡服務。單個用戶每月費用為99美元,終端接收器費用為499美元,而該接收器的成本在2500美元左右。在美國,以地面基站構建的家庭寬帶網每月最低費用在80美元以上。從商業角度看,“星鏈”計劃規模龐大,但賺取的利潤並不高。而且,“星鏈”的設計初衷是針對偏遠地區、遠洋艦船、航空器等地面基站尚未覆蓋的地區,而這些區域用戶量僅占全球人口的3%。“星鏈”計劃這種商業運營模式在讓人費解的同時,也引發外界對美國發展這一計劃真實意圖的諸多猜測。

  軍事應用潛力巨大

  事實上,“星鏈”的真正價值不在商業而在軍事,未來或將引發新一輪“星球大戰”。

  美國媒體稱,未來“星鏈”或將代替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稱GPS),成為美軍下一代“可靠導航定位與授時”的首選。測試結果顯示,“星鏈”衛星的傳輸速率在100Mbps以上,精度在1米以內,信號強度是GPS的10倍以上,具備更強的抗干擾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