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小案”成“天大的事情”,體現了法律的溫度
http://www.CRNTT.com   2022-02-24 18:47:24


  2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五起人格權刑事保護指導性案例。其中備受關注的“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自訴轉公訴案”等入選指導案例。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刑法規定意義上講,入選案例基本都是較輕罪行的案件。這些案件雖然看似“小案”,但對當事人來說,卻是“天大的事情”。如檢例第137號被害人穀某因遭受誹謗,使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遭遇“社會性死亡”;檢例第138號被害人因為自己的裸體視頻、圖片在網絡上被散布,備受輿論壓力服毒自殺;檢例第139號被害人的私密生活被當作商品在網上肆意販賣;檢例第140號被害人因信息被洩露頻遭滋擾。

  這些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直接暴力,算不上大案要案,但卻足以摧毀受害人的生活,甚至像檢例第138號一樣,關乎性命。軟刀子“殺人不見血”,正是這些網絡暴力的可怕可恨之處。網絡時代,暴力有了新的方式,刑事保護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

  案例中的網絡誹謗、網絡侮辱、酒店偷拍、販賣個人信息等,都是當下層出不窮、維權艱難的網絡違法亂象。一旦被不幸砸中,攤上這類麻煩,不論是“社會性死亡”還是危及人身性命,都是個人不能承受之重。最高檢發布指導性案例,看到了這對個人來說是“天大的事情”,體現了法律的溫度,更震懾了這類違法犯罪行為。

  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不難找到網絡侵害行為的源頭。但依靠個人維權仍然是困難重重,對於相關類型的案件自訴轉公訴,就極大降低了個人維權成本,讓維權有徑可循,也為其他案件的處置提供了參考和借鑒。這也是最高檢發布指導性案例的意義所在。

  近日,針對網傳衡水桃城中學教師許某涉嫌猥褻他人,警方調查後通報,已以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對仇某飛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可以預見,對於這類網絡侵權行為,以後將逐漸形成強有力的處置模板。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這已經是一個常識。但如果沒有法律的牙齒做保障,常識就會變成無力的口號。“天大的事情”自然需要有雷霆的司法手段,處理好每一個“小案”,提升的是網絡時代所有人的安全感。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網絡社會秩序必將得到長足治理。(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評論員:熊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