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網評:讓消費者更放心地購買二手商品
來源;人民網 作者:莊紅韜
近年來,隨著線上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參與到其中。然而在線上二手交易快速增長的同時,消費糾紛時有發生,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缺乏應有的保障,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二手交易實施詐騙行為。以上種種,讓本該你好我好的事,成了花錢費力買氣受,影響了消費者的參與熱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值得關注。
相比線下舊貨市場,線上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體量更大、信息更多、買賣更便捷,能滿足更多交易者的需求。但是,也正是由於線上交易買賣雙方存在空間上的距離,使得買家無法在達成交易前對商品有直觀全面的了解。這種天然存在的信息不對等,客觀上使賣家可以在發布商品信息時隱瞞對自己不利的內容,也導致了很多買家收貨後才發現與預期嚴重不符,感覺吃虧上當。對此,買家要麼自認倒黴,要麼與賣家理論交涉,引發消費糾紛。而不論最終是買家無奈接受,還是賣家被迫退款,都會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還可能削弱消費者後續參與交易的意願。類似的問題也存在於二手商品的售後服務當中。當對能否放心交易存在疑慮時,消費者對市場的信任將產生動搖,進而影響市場健康發展。
商品經濟當中,交易雙方產生糾紛並不稀奇,市場存在缺陷也不可怕,關鍵是需要有合理順暢的解決和改進渠道。國內二手商品的交易需求,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湧現的,互聯網提供的便利則助長了交易規模的迅猛增長。應該看到,與二手商品市場發展成熟的國家相比,我國二手商品交易起步晚,特別是涉及在線交易平台,相關規則、機制、標準和第三方機構服務等配套不健全,這些都制約了消費糾紛的解決和交易效率的提升,也反映了國內二手商品交易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
根據2021年3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數字時代閑置資源優化利用模式研究》,2020年我國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達到約1萬億元。二手商品讓閑置物資重複利用,與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的大政方針相吻合,正日益受到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