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水平開放促發展改革和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2-02-24 09:24:21


擴大高水平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中指出,中國將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拓展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當前,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高水平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的作用更加顯現。要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高水平開放,創新思路、系統推進、突出重點,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能。

  把握必然要求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長湧文章分析,總的來看,擴大高水平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水平開放有利於暢通國內大循環。從供給端看,有效供給不能滿足需求升級,仍是制約國內經濟循環暢通的主要問題所在。通過擴大進口引入先進技術設備、緊缺能源資源和優質消費品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需缺口,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需求端看,通過開拓國際市場,在滿足境外需求的同時,亦能促進國內產能優化和產業升級。去年,中國出口額增長21.2%,有力提升了相關產業發展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高水平開放有利於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科技創新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都面臨一些痛點堵點,要求用深層次改革的辦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個要求,與國際經貿規則從“邊境上”邁向“邊境後”,從傳統貿易投資邁向包括知識產權、環境保護、共享發展等多領域多層次的演變趨勢是一致的。通過拓展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能夠為改革提供重要動力,加快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看到的是,經濟全球化正在遭遇逆流,中國發展面臨更加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擴大高水平開放,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團結一切願意與中國合作的國家、企業和組織,有利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從而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推動“五個堅持”

  文章指出,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複雜變化,面對百年不遇的全球疫情大流行與多種全球性危機叠加的嚴峻挑戰,中國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推動高水平開放,既是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推動全球經濟穩定與復甦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戰略抉擇。新形勢下擴大高水平開放,要堅持聯通內外、堅持系統觀念、堅持主動作為、堅持銜接國際、堅持開放安全,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發展改革創新注入強大動力。

  一是堅持聯通內外,促進雙循環暢通無阻。高水平開放,既要面向“外”,更要面向“內”,實現“內”“外”互促。應立足國內大循環,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成為全球資源要素的強大引力場。二是堅持系統觀念,完善全面開放新格局。高水平開放,不是某個領域、某個地方、某個方向的單兵突擊,而應加強統籌協調,實現引進來與走出去、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製造業領域開放與服務業領域開放、向發達國家開放與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多邊開放與區域開放更好結合,增強對外開放的全面性、系統性。三是堅持主動作為,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應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大自貿港、自貿區制度創新力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以開放的主動應對經濟全球化逆風。四是堅持銜接國際,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在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的同時更加注重制度型開放,是新發展格局下高水平開放的突出特征。應適應引領國際經貿規則變化趨勢,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以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導向,深化相關領域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改革,推動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的融合發展。五是堅持開放安全,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在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形勢下,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對外開放各領域和全過程,將構建開放安全保障機製作為高質量利用外資、高水平走出去、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創新思路加強國際供應鏈保障合作,防範和化解在擴大開放過程中可能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