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在服務上細致入微,在產品設計上別出心裁,商家的這些努力,為消費者帶來了良好的情緒體驗,提升了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前段時間,筆者和朋友到一家餐館吃飯。等餐過程中,餐館為每位顧客免費提供了一份零食——零食裡附帶著一張精致的紙條,上面寫著一句溫馨寄語。朋友看後邊分享寄語,邊誇商家花了心思。
在日常消費中,類似的場景還有不少。今年春節期間,一些家電品牌推出造型可愛、顔值又高的萌系產品,以溫情的陪伴感吸引了許多年輕消費者買單。有消費者評價:這麼萌的小家電,光看著就很開心。
在服務上細致入微,在產品設計上別出心裁,是商家為留住客源、促進消費做出的努力。往更深層次看,這些用心之處都為消費者帶來了良好的情緒體驗,提升了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近些年,產品和服務的情緒價值正日益凸顯。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充裕,功能價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現象,在消費者決策時所發揮的作用逐漸下降。另一方面,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升級。消費者除了看重商品的數量與質量,也更加關注商品提供的情緒體驗。
在這一背景下,情緒價值成為消費者買單背後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對消費者而言,面對功能價值類似的產品和服務,最終選擇的往往是與自己情緒更契合、更能引發共鳴的。
對商家而言,在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如果能找准情緒發力點,調動消費者情緒引發共鳴,將更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無論是能勾起80後童年回憶的懷舊玩具,還是令年輕消費者更有探索欲的新型書店,其實都是商家在情緒資源上挖掘價值,尋找到滿足消費者情緒需求的成功實踐案例。
這些也促使更多商家在細節上下功夫,理性分析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充分發掘情緒資源的價值,營造大眾喜聞樂見的消費場景,提供更貼心、更暖心的情緒體驗,在良性互動中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畢竟,誰不喜歡更懂自己心情的商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