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送餐設備上菜。(來源:新華社) |
科技冬奧推動創新突破
“我負責精不精彩,航天負責成不成功。”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在一次彩排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驚艶了世界,科技感、未來感十足的開幕式流程“零失誤”的完美呈現,背後是航天技術的支持。而開幕式上令全球觀眾贊嘆不已的主火炬台、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則是由中國企業京東方自主研發設計。
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北京冬奧會眾多“黑科技”的背後,是我國科技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科技冬奧”是廣大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科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
專家解釋,“科技冬奧”專項是針對冬奧中涉及到的領域內共性技術難題,聚集全國優勢力量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給一筆經費。要求立項時就必須回答:有沒有解決國外有、國內沒有的技術?國內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有沒有解決冬奧會場館建設史上碰到的獨一無二的難題?必須很好地滿足上述一條或多條標準,才有可能立項。
“科技冬奧”雖是一場準備充分的戰役,但實現起來並非易事。在最高海拔兩千餘米的延慶賽區,天氣環境惡劣,之前是無水、無路、無電、無通訊的“四無”區域,信息網絡建設難度極大。其中賽時關鍵信息和辦公通信功能的奧運信息網絡(OIN網絡)由聯通數科負責建設。項目建設期間,“90後”OIN網絡主管楊漢昭每天往返30公里山路,自帶方便面和燒餅面包充饑,遇到極端天氣甚至步行5公里盤山路將設備人力搬運上山。他說:“冬奧會是國之盛事,一點錯也不能出,我們一定要保證賽時網絡完美運行。”
“科技冬奧”詮釋了“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孫毅表示,借助冬奧平台,真正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受到關注,有利於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攻關、提升研發能力。
“同時,多項破解傳統痛點的數字應用形成的震撼效果,將吸引更多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創造新價值。”孫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