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須“雙輪”並進
http://www.CRNTT.com   2022-02-19 09:13:49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加快金融創新,提升金融產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對於作為經濟大省、金融大省的廣東來說,意義重大。

  南方日報發表評論員丁建庭文章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廣東各級各類金融機構堅持守正創新,大力拓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實施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深市股票期權開展試點,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揭牌……一系列金融領域的改革利好接踵而至,使廣東金融市場迸發出更大活力;廣東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台,農行廣東分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和金融市場創新,廣州銀行推出“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務……一大批撮合銀企融資的金融創新項目如雨後春笋,使企業融資不再高成本。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圍繞科技創新的區域競爭和兼並重組日益活躍。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底層技術的金融科技不斷創新,驅動傳統金融業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發生顛覆性變革。央行征信中心廣東分中心推出“廣東省征信查詢安全管理平台”,廣東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推出“基於綠色金融體系的生態補償平台”,微眾銀行推出“軟硬件全棧國產化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及架構”,中金金融認證中心華南分公司推出“第三方可信電子函證平台”……在數字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廣東金融機構不斷創新服務手段和平台,簡化供需雙方的交易環節,降低資金融通的邊際成本,擴展金融服務的受眾群體,推動金融產業結構和商業模式發生變化。簡單說,就是通過高適配性的金融創新改變了金融運行機理,滿足了客戶多層次、多樣性的金融服務需求,實現了金融業供給側升級。

  文章指出,金融創新一日千里,同時也要充分關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可能帶來的風險,防患於未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近年來,一系列金融創新實踐為廣東金融業築牢“安全網”,在維護金融安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廣東省農村信用社全面組建農商行改制化險,累計化解農合機構風險包袱超過千億元,不僅重塑了全省近百家農信社的競爭力和服務能力,更優化了各地的誠信環境和營商環境。再比如,建設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系統,對全省65萬家地方金融企業和涉金融企業進行實時監測,利用企業風險評級體系和風險識別模型對地區風險和企業風險進行風險研判,及時預警非法集資和非法金融活動風險。數據顯示,這一監測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數十家重大金融平台,為廣大投資者挽回了高達500多億元的損失。

  文章強調,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創新與安全是金融發展的兩個支柱,不可偏廢。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須“雙輪”並進,一方面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一方面通過改革創新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努力實現金融更高質量、更具效率、更加安全的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