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白龍江畔春光“賦能”數字科技
http://www.CRNTT.com   2022-02-15 09:47:22


資料圖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初春時節,白龍江甘肅段兩岸初萌綠意。地處隴南市文縣的大唐碧口水力發電廠,一場智能電站數字化轉型伴著春光開展得“暖意融融”。

  虎年開工第一周,大唐碧口水力發電廠下設的大唐苗家壩水電站正在進行機組檢修。與往年不同的是,數字科技技術為一線檢修人員帶來更多便利。

  “近年來,我們在檢修工作中持續引入數字科技。比如更新換代後的互感器校驗儀體積小、易攜帶、更安全,精度也比以前更高。”大唐苗家壩水電站副主任王志宇說。

  在大唐苗家壩水電站的水庫岸邊,一個靈敏的機器人轉動身體監測著大壩變形等數據,機器人不僅能夠自動采集信息,還集信息匯總、上報等功能於一體。

  大唐苗家壩水電站水工專工貟旭林說,苗家壩水電站的測點多、測點廣,以前測量大壩數據要十幾個人。2021年使用大壩安全機器人監測設備以來,只要兩個人就可以完成數據監測。

  布設在生產一線11台機組各點位的設備自動采集數據後,通過系統自動上傳到大唐碧口水力發電廠集控中心。集控中心是該電廠4座電站協調運行的“最強大腦”,4座電站各發電機組的運行參數、水情信息、生產一線監控圖像等數據在這裡一目了然。

  “有了集控中心,我們就能根據白龍江流域的雨水情、庫容量、發電量預測等實時信息,實現水力的經濟調度。”大唐碧口水力發電廠廠長黨星明介紹,集控中心的科學調配和“遙視”功能也提高了我們在汛期的應急處置能力。

  2021年,在來水同比偏枯四成的情況下,大唐碧口水力發電廠利用集控中心實現水庫梯級調度、精細化管控,發電量僅減少一成多,全年4座電站共完成發電量30.39億千瓦時。

  甘肅依托境內黃河和長江流域豐富的水力資源,清潔能源發展的歷史由來已久。其中碧口水電站在隴原大地已經閃耀近半個世紀,被譽為水電領域“白龍江上的第一顆明珠”。近年來,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持續投資開發白龍江流域水力資源,以碧口水電站為依托,先後建成麒麟寺、苗家壩、石雞等水電站,並持續引入新技術擁抱數字化轉型。

  “作為早期建設的水力發電廠,只有持續注入科技力量,才能擁有穩產增產的動力和活力,持續為甘、川民生及經濟建設提供‘清潔’電力保障。”黨星明說。

  滔滔白龍江蜿蜒千里,清潔能源點亮萬家。數字科技的新故事正伴著春光在白龍江上徐徐展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