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國際製造業復甦放緩
http://www.CRNTT.com   2022-02-12 11:02:45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據中國經濟網消息,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7%,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

  從全球製造業PMI的變化看,指數仍保持在54%以上,高於50%的榮枯線,延續此前復甦態勢。然而,和2021年的平均水平56.1%相比還是下降不少。這表明全球製造業復甦動能有所減弱。

  分區域看,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表現好壞不一,總體來看歐揚美抑、亞洲強勁。

  歐元區1月份Markit製造業PMI終值為58.7%,創5個月以來新高。隨著供應鏈瓶頸進一步緩解,歐元區製造業呈現出加速擴張態勢,企業報告的1月份產量和訂單量出現了4個月來最大的改善。不過,歐元區各成員國的改善程度不一,德國、奧地利等國表現出色,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出現放緩。

  亞洲國家延續了此前的強勁增長態勢。日本1月份PMI連續12個月擴張,漲至55.4%,創2014年2月份以來新高。韓國也實現了連續3個月擴張,1月份PMI提升0.9個百分點至52.8%。東盟PMI與前值持平,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企業對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

  再看美國,1月份美國ISM製造業PMI為57.6%,連續2個月環比下滑,創14個月新低。分項來看,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的下降是拖累指數下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導致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飈升對企業的影響不容小覷。美國也成為全球製造業PMI指數下滑的主要拖累。

  一段時間以來,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危機、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勞動力短缺,成為制約主要國家製造業復甦的關鍵因素。疫情的持續反覆,尤其是近期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來襲,對原本已經趨於緩解的全球供應鏈再次帶來壓力,疫情導致的停工、員工感染等也干擾了企業的生產和原材料供應。

  儘管疫情反彈帶來了不利影響,但從各國的分項數據和企業的樂觀程度來看,全球供應鏈從低谷中復甦的態勢仍在持續,原材料價格壓力有所緩解,企業對未來需求和供應鏈改善依舊抱有信心。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不斷加劇的通脹壓力以及發達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走向。美國今年1月份通脹率同比增速達7.5%,連續兩個月在7%以上。歐元區1月份通脹率也升至破紀錄的5.1%。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已連續7周上漲,創7年多來新高,進一步加劇了各國通脹壓力。

  一些國家已經開始通過加息等政策抑制通脹,例如,2月3日英國央行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0.5%,同時開啟被動縮表和出售公司債計劃。美聯儲3月份的議息會議是否會給出加息和縮表路徑前瞻指引,也是人們高度關注的焦點。在高通脹下,貨幣和財政政策收緊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球經濟復甦步伐,進而影響製造業復甦勢頭。

  總體來看,全球製造業PMI指數雖然連續2個月出現回落,但此前出現的復甦勢頭仍在持續,總體趨勢依舊向好。面對疫情反覆和通脹等不確定因素,各國更應該加速製造業轉型,通過數字化和技術升級等手段,減少外部因素對製造業產生的衝擊,同時通過深化合作穩定供應鏈,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