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學者熱議:中美關係與地區形勢
http://www.CRNTT.com   2022-02-10 00:22:14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鞠海龍(視頻直播截圖)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實習記者 趙海欣)2月8日上午,卡特中心與海國圖智研究院共同舉辦了以“2022年中美關係展望”為議題的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第三環節以“中美關係與地區形勢”為主題,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就中美關係在不同區域、領域的表現與發展分享看法。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鞠海龍從南海局勢的角度分析中美關係。他首先分享了美國南海政策的四個重要趨勢,第一是美國盟友及夥伴聯合對華政策基本形成,呈現“誰與中國對抗美國就支持誰”的形勢;第二是美國為主導的多邊機制為特點的南海地區軍事化已經來開了帷幕;第三是美國對南海聲索國索權固權擴權聲浪的支持;第四則是美國及其盟友、夥伴國家的航行自由問題。隨後,鞠海龍對美國南海政策的影響進行了評價。他表示,第一,美國想用分而治之的方式拉東南亞國家加入域外大國對抗中國的結構中,是一種外在的賦予南海地區安全形式的一種力量,儘管對南海周邊國家的投機主義政策會產生很多影響,但真正從戰略結構上影響,它不可能太大地顛覆南海的環境。第二,RCEP的生效對整個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貿關係會有一個新的促進,再加上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家的關注,會在南海地區形成一種新的地區穩定趨勢。第三,美國現在的南海政策表現為軍事、盟友、輿論全方面進攻,而這種進攻實際上蘊含著很大風險。因為對於南海周邊國家而言,在其對南海島礁相關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謀求過程中,美國域外大國的介入對它是一種助力,而如果中美衝突對抗升級,則是一種不得不選邊站的壓力。如果中美衝突對抗升級的話,東南亞國家不一定會真正追隨美國。最後,鞠海龍表示,未來的南海地區形勢會有很多問題,但在南海問題上中美、中國周邊發生巨大衝突的可能性依然是可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