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姚枝仲: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2-08 08:51:53


中國是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堅定力量。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動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強大。儘管出現了很多逆流、險灘,但經濟全球化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姚枝仲文章表示,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滿足人類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世界發展大勢,多次對經濟全球化作出重要論述,要求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這些重要論述既關注當下,又謀劃長遠,是基於堅實的理論認識基礎作出的科學判斷,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既要理解為什麼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勢,也要理解為什麼經濟全球化會出現曲折,更要理解在出現曲折時為什麼要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以及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

  文章介紹,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活動跨越國界和區域、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經濟全球化來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來自實現人類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勢。

  經濟活動跨越國界或者跨越區域的現象,古已有之。回望歷史,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形成階段,西方國家靠巧取豪奪、強權占領、殖民擴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基本完成了對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二是兩個平行世界市場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世界形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經濟上則形成了兩個平行的市場。三是經濟全球化階段,隨著冷戰結束,兩大陣營對立局面不複存在,兩個平行的市場隨之不複存在,各國相互依存大幅加強,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演化。

  總結起來,經濟全球化可以從五個方面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一是參與全球化的各國可以將更多資源用於生產自身具有比較成本優勢的產品,去交換自身生產成本相對更高的產品,從而獲得生產率和總產出的提升。二是參與全球化的產品,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其生產規模也隨之擴大,規模經濟效應會帶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下降和生產率的提升。三是市場擴大可以導致範圍更加廣泛的分工。同一個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從企業內部向企業之間擴展,從一國內部向多個國家擴展,可以不斷提高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專業化水平,並帶來總體生產效率的提升。四是參與全球化的各國,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競爭會淘汰低效的生產,有利於資源向更加高效的生產過程集中,並激勵各國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五是全球化有利於技術創新和技術擴散。創新要素的全球交流,特別是人員、知識和思想的全球交流,更容易產生新知識和取得創新成果,並帶來更快的知識和技術擴散。全球化還會使創新產品獲得更大的市場,帶來更大的收益,從而產生更大的創新激勵效果,促進更多資源向創新過程集中。進一步看,經濟全球化除了促進生產力發展之外,還能促進文化與文明的進步。

  正是由於經濟全球化能夠發揮這些作用,因而促使經濟活動不斷突破和削弱國家間壁壘,推動全球化不斷發展。一方面,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壁壘一直不斷被交通通信技術進步和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所削弱。另一方面,制度因素造成的壁壘也被各國或主動或被動地削弱了。世界貿易組織等的建立,大大降低了全球關稅水平,減少了非關稅壁壘。中國、俄羅斯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顯著降低了國家間制度壁壘。每一次對地理壁壘和制度壁壘的突破和削弱都會推動全球化的發展,也都會帶來生產力的進步,並使人類獲得更加物美價廉、品種更加豐富、質量更高的產品,從而帶來更高的生活水平。

  今天的世界,各國經濟已高度相互依賴,反全球化會遇到更大的阻力。人類經濟交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繫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全球化的利益已經惠及大量國家、大量企業、大量勞動者和消費者。全球化倒退會使這些廣泛的受益群體受到損害,並損害整個世界的經濟繁榮和生產力進步。因而,全球化是當今世界所面對的時代潮流,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勢,各國走向開放、走向融合的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經濟全球化會出現曲折

  文章分析,經濟全球化作為一種歷史大勢,總體上確實在不斷深化,但其像奔騰向前的大江大河,有時候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會出現一些回頭浪和曲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其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也會有一些負面影響。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可能給參與全球化的國家帶來不平等、不穩定或者不安全問題。

  其一,經濟全球化造成的不平等問題包括兩個層面:不同國家之間的收益不平等和國內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不平等。全球化收益可能被一些國家壟斷性獲取,另一些國家收益極小,甚至其長期收益增長能力受到損害。一國參與全球化的總體收益一般都要大於總體損失,但是全球化可能會造成該國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損,這種現象的惡化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全球化對一國國內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響,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存在的。其二,經濟全球化導致的經濟不穩定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資本流動和貨幣不穩定,外部經濟環境不穩定對本國經濟的衝擊。其三,經濟全球化產生的不安全問題主要是由對外依存度提高帶來的。比如,糧食、石油等具有戰略安全屬性的商品,如果過度依賴外部供應而本國供應不足,在面臨衝突、自然災害等衝擊時,可能會出現重大國家利益損失等。

  當經濟全球化的上述負面影響沒有受到良好的抵補或者管理,且受負面影響的國家或群體在國際經濟政策中起到主導作用時,他們就可能用增加壁壘的方式來消除或者降低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全球化就可能出現倒退。

  還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的曲折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全球化產生了或者將要產生負面影響,而是由一種反全球化的情緒所引起的。一旦世界經濟中的不平等、不穩定或者不安全問題變得重要而敏感時,不管全球化是不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反全球化的情緒都可能高漲。當反全球化的情緒被放大、被傳播傳染並被政策制定者利用時,全球化就可能出現倒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