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年連結兩岸,愛跨越山海
http://www.CRNTT.com   2022-02-04 16:56:29


 
 
  “小時候總是媽媽給我們紅包,她總會在上面寫下給我們每一個孩子的祝福。今年我長大了,換我包給媽媽紅包……”大年初一,在清華大學法學院讀研究生的台灣學子蘇雍竣,用閩南話給家人拍了一段“新春家書”; 為了擔任冬奧志願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大三學生、來自台灣新竹的李若筠留在北京過年,她向遠在寶島台灣的家人們送去視頻家書,祝福父母和妹妹們新年快樂、虎年吉祥;21年以來第一次沒有在家過年、在清華大學讀大四的台灣學子周恩賢,通過視頻,用一段帶著幾分沙啞的聲音向父母送新春祝福,並表示想念媽媽燉的雞湯……這些情真意切的“新春家書”被大量網友們點贊留言。

  為何家書這種傳統的傳情方式,仍然能在互聯網時代受到年輕人的熱烈歡迎?中國青年報在評論中表示,鴻雁傳書,家書抵萬金,為什麼游子眼裡常含淚水,因為對家愛得深沉,家書才能把這深沉的愛寫得透徹,也才能抵達親人的內心。

  新媒體讓交流變得無比便捷,不必如從前車馬那樣慢,電子媒介能讓心意瞬間到達,天涯若比鄰,中國人還是喜歡把這種問候親切地稱為家書。深深的情意,還是需要長長的話,才能道盡。中國的方塊字,中國人傳統的傳情方式,厚重的文化儀式感,才能把我們與傳統文化相連、融入骨子裡的親情深描出來。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中國青年報指出,這就是家書在今天這個新媒介發達的時代仍很流行的原因,我們中國人多很內斂,特別是在情感表達上,心中所想遠多於口中所說。我們給父母打電話時,有時雖然內心思念奔湧,但口頭往往很笨拙,常常沉默良久。很多在電話中當面說不出口的情話,卻能在文字和視頻中盡情抒發。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明年春節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寫到這吧。一部家書史,就是一部中國人傾訴思親思鄉思歸情感的心靈史,家書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但這個春節,這些身在大陸的台灣青年,雖然不能與家人團聚,卻不會有孤獨、不適。在家書視頻裡,蘇雍竣吃起了台灣香腸,他說,這就是“家鄉的味道”。他還說,家人不會為他擔心,因為他們也知道“我在大陸生活得確實很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