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每逢佳節兩岸倍親,家國親情這樣滋味!
http://www.CRNTT.com   2022-02-04 10:29:19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據中國青年報評論,常有人說新媒體淡化了親情,手機奪走了親密關係,這一波穿越海峽兩岸、刷屏中國的雲端拜年,讓人們看到了新媒體在情感連接上的動人力量。這場穿越海峽的新春祝福里,有96歲的大陸新聞學泰鬥方漢奇先生向98歲的台灣新聞學大家李瞻先生拜年,“相期以茶”、共約百歲聚首;有87歲的台灣老兵高秉涵牽掛定居廈門的弟弟,盼疫情過後“牽手同回山東菏澤老家”;有不少留在大陸過年的台商台青,向島內親人恭賀新春,溫情告白“見屏如面,亦是團圓”……對岸親友的回復,也載著滿滿的思念。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不僅是唐詩里的親情告白,更是我們的文化基因;每逢佳節兩岸倍親,骨肉親情血濃於水,就是中國!從老人的“相期以茶”,到兄弟的“老家之約”,再到年輕人一個眼神就能讓彼此領會的“見屏如面”,跨越海峽的雲端團圓,年味一點也沒有減。對中國人來說,年味就是團圓味。我們通過視頻互送祝福,即使隔著千山萬水,我在這頭你在那頭,但聽到彼此的鄉音看到彼此的眼神時,心就在一起了,年味也溢出了大屏小屏!

  這也是《我的中國心》在當年的春晚上一唱響,就讓那麼多人熱淚盈眶的原因。今年蕭敬騰在春晚上一曲《黃河 長江》,湧動著一樣的情感。中華兒女都能讀懂這種江河奔湧的家國深情。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僅是肢體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伸,音樂是媒介,歌聲是媒介,把酒言歡是媒介,節日也是媒介。所以每到節日,中國人內心深藏的這種家國情感倍加濃烈,表達也倍加熱烈!

  真好,這種雲端祝福,不只是一次團圓儀式,更是一次親情友情互動中的歷史情感重溫和文化再認同。就拿方漢奇先生和李瞻先生的拜年來說,他們的敘舊讓我們重溫了一段歷史,兩位先生都生於國家民族憂患之際,對抗日救亡有著共同的記憶,也都長期從事新聞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他們見證了海峽兩岸的時光變遷、歲月滄桑。兩個人的友情,既是傳奇人生的交匯,也是穿越歷史的同胞情誼。這份歷史的溫情,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格外觸動中華兒女的柔軟內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