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激發數字經濟“牽引力” 賦能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1-26 09:17:21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從助力抗疫的網絡購物、電子商務、遠程問診等新業態,到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的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科技,從加速布局的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到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掃地機器人、智能音響等智能產品……近年來,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帶動經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經濟網發表專欄作者毛同輝文章表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中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文章認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正當其時。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要牽住“牛鼻子”,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數字經濟的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此,我們要在一些“卡脖子”的關鍵領域厚植優勢,盡快突破,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要支持“無中生有”,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電商直播、遠程教育、互聯網醫療、3D打印……數字時代,依托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數字技術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這些“無中生有”的數字產業,要從市場准入、財稅政策、建鏈延鏈、企業服務等各方面給予支持,同時堅持發展和規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防止平台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以形成創新源泉充分湧流、發展動能持續澎湃的良好生態。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要賦能“有中生新”,推進產業數字化升級。以數字科技賦能實體經濟,充分激發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化學反應”,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通往高質量發展的正確路徑。因此,要加快工業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把數字創新成果轉化為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創新紅利”,有效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以增強產業鏈韌性,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要加快“新基建”,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必須夯實數字基礎,這就要加快數字新基建的進程。近期,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正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密集開展新一輪部署,其中就包括適度超前部署5G、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未來,隨著“新基建”的不斷布局落子,更多數據資源將被聚集起來,從而提升中國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為數字經濟騰飛插上翅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