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新型城鎮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積蓄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1-19 09:33:40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在供給側,目前供給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品和服務質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技術供給存在明顯斷點,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被“卡脖子”。城市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活躍的創新資源、高端的產業體系。從一定意義來說,只有城市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加,才能更好驅動城鎮化發展;只有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才能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只有城市經濟現代化,才能實現城市建設現代化。要看到的是,近年來,一些資源型地區城鎮化動力有所衰減,與其產業發展滯後、創新能力下降有著很大的關係。

  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必須夯實城鎮化的經濟支撐、創新動力。要堅持提高質量效益和就業優先,遵循數字化、綠色化方向,使各級各類城市的發展都建立在堅實的產業基礎上。大力推動創新型城市發展,將城市創新成果、創新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同時要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城市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接續斷點、打通堵點,構築安全、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

  其三,進一步優化城鎮化總體格局,拓展經濟循環空間。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潛在優勢是擁有支撐大國經濟內循環的城鄉區域縱深空間。目前我國城市規模、層級、類別都非常豐富,尤其是各級各類城市能夠實現分工協作,這是延長經濟循環鏈條的主要依托。但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我國在城鎮化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城市間分工層次不高、程度不深,比如,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功能過度集中、中心城區人口過度集聚,大中城市功能不完善,小城市及縣城集聚產業和人口的能力不足等,這些限制了國內大循環的規模、層次,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亦有負面影響。

  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必須以超大特大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為抓手,推動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通過將過度集聚的產業、服務和人口轉移出去,為產業升級提供更大空間,從而實現城市發展能級、安全宜居和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要以超大特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內的周邊中小城市為重點,加快形成現代化都市圈,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要依托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等作用,加快中西部成渝、長江中游、北部灣、關中平原等地區發展壯大都市圈、城市群,拓展國內大循環的縱深空間和規模層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