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去年中國經濟工作的成績單,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穩住了物價,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和穩住基本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穩物價,既要穩住CPI,也要穩住PPI。因此,中央從影響物價的國際國內因素出發,從CPI和PPI兩大方面入手,採取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打出政策組合拳,加大保供穩價政策力度,防止物價過快上漲。
2021年,占CPI權重較高的豬肉價格已基本恢復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平均豬肉價格同比下降30.3%。為了避免豬肉價格大起大落,政府積極調控生豬價格。中央和地方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還多措並舉對養殖端給予政策支持,降低養殖成本,推動市場行情平穩有序。無糧不穩。針對農資價格上漲較快,中央財政對實際種糧農民實行補貼。同時,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2021年,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3657億斤,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豐收,糧價穩住,糧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推動了去年CPI走勢平穩。
對於輸入型通脹壓力,中央祭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用市場化辦法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比如,推動進口通關便利化,提高出口關稅、取消稅收優惠;再如,支持大型企業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台以穩定原材料產供銷;還有,以行政監管手段嚴打哄抬價格與囤積居奇行為等等。隨著保供穩價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叠加原油等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影響,工業品價格漲幅有所回落。2021年12月,主要行業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上漲66.8%,回落22.0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上漲45.6%,回落22.9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上漲36.4%,回落16.7個百分點。PPI漲勢趨緩,為去年全年物價總體穩定提供了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疫情衝擊下的經濟穩定恢復時,我國採取了“精准滴灌”的宏觀調控政策。無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准、合理適度,都立足於精准調控,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關係,有效避免了“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帶來的價格效應,這是去年穩物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重要因素。
可見,受疫情影響,在全球經濟不景氣、通脹加劇、供應鏈緊張的背景下,2021年全年我國物價保持總體穩定,與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脹高企形成鮮明對比。這得益於中央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有力促進了價格回歸合理區間,為做好2022年穩物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