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岸田文雄就職百日,首相動態顯四大執政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22-01-14 14:11:09


當地時間2022年1月11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新聞發布會。(來源:視覺中國)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據新華社評論,岸田文雄1月11日跨過了就任日本首相的第100天,新政府的“蜜月期”結束。日本廣播協會(NHK)11日的民調顯示,岸田內閣的支持率達57%,高於前任首相菅義偉執政百日時39%的內閣支持率,在歷任首相中排名第三。

  “岸田丸”起航後尚未遇到大風大浪,與其用一系列新政和藍圖去勾勒他的執政風格,日媒每天更新的“首相動態”更能窺得一斑其施政特色。
岸田本急於在外交領域一展身手,可其訪美計劃卻因疫情兩度擱淺,截至目前僅海外出訪1次——赴英參加氣候變化大會,匆匆與美英澳首腦打了個照面。更多的時候,岸田外交靠雲溝通,先後與12國領導人分別通話,線上出席6次國際峰會。安倍時代的“俯瞰地球儀外交”一去不複返。

  外交受限,岸田將更多精力投注於內政,3個月走訪了都道府及16個縣,與國民圍坐談話超20次,旨在兌現“傾聽國民聲音”的口號。而前首相菅義偉和安倍極少以圍坐方式與民交流,兩人也因此常常被批評未盡到向國民說明的責任。

  新一屆內閣的高支持率離不開“軍師”出謀劃策,岸田上台後會見最多的是官房副長官、岸田派成員木原誠二,而且總體上岸田接觸幕僚和官僚的頻次高於內閣大臣和自民黨幹部。

  “首相動態”中的字裡行間透露出,岸田一邊在派閥政治中艱難游走,一邊試圖打破長年來“政高官低”(政治家主導官僚)的格局,尋求領導政府從後安倍時代過渡到岸田時代。

  重派閥

  百日間,岸田已會見數百人次,其中木原誠二與岸田的會面次數達到39次,是首相身邊當仁不讓的“紅人”。

  岸田出任首相之前,木原作為自民黨岸田派(宏池會)中堅力量一直為其輔佐,被形容為“不可替代的存在”。去年10月參議院選舉期間,岸田在地方演講時毫不掩飾地說:“希望我最信任的木原能夠獲勝(當選參議員)。”

  由於內閣人事遵循“論功行賞”,岸田身不由己,任命安倍派成員鬆野博一為內閣“大管家”,考慮到派閥權鬥和為了擺脫“安倍影子”,岸田與鬆野謹慎地保持距離,轉而將自己的後背交給木原。日本首相官邸人士對日媒《周刊新潮》透露,“岸田政府的重要決策實際都是木原誠二決定的。”
除木原之外,岸田還有另一位相對低調的智囊——日本前厚生勞動大臣根本匠,他現在雖身無要職,但每個月都與岸田單獨見面3至4次。根本匠自2020年1月出任岸田派的事務總長,兩年來以實現“岸田首相”為目標推進工作,是岸田拜相的幕後鋪路人之一。

  去年12月3日,岸田約見根本匠以及同派閥的兩名議員,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內聚餐2小時。據日本雜誌《文藝春秋》報道,會餐過程中,話題很長時間集中在“大宏池會”的構想上,即自民黨內派閥岸田派、麻生派和穀垣集團合為一體。

  不過,岸田在公開場合有意識避談“大宏池會”構想。時事通信社指出,岸田不希望因為派閥合流的想法刺激安倍,反而主張以派閥間鬆散合作的方式鞏固政權運營。

  目前,岸田派是自民黨內第四大派閥,擁有44名成員,規模不及第一大派閥安倍派(94人)的一半,在黨內決策和政權運營上勢必受到牽制。如何鞏固和擴張派系勢力成為岸田尋求長期執政的重要課題,因此在執政過程中,岸田不僅顯示出與岸田派成員超乎尋常的親密度,還在與麻生派拉近距離。

  岸田執政以來先後與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4次會餐,拉攏黨內第二大派閥麻生派對他來說至關重要。有分析人士形容永田町(日本首相的辦公室與寓所都位於此地)正在上演“令和版三國志”,岸田與麻生組成一大陣營,安倍與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聯手,自民黨廣報本部長河野太郎與菅義偉合作,三方對抗。

  親官僚

  如果說木原誠二是靠“出身”贏得岸田的青睞,那國家安保局長秋葉剛男和內閣情報官瀧則裕昭則是靠實力成為岸田工作中最依賴的官僚,會見次數居第二與第三位。

  秋葉剛男是“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及所謂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理念的提出者之一,瀧澤在有“日本版中央情報局”之稱的內閣情報調查室掌舵近3年,兩人曾在安倍和菅義偉政府中諫言獻策,如今進入岸田的核心決策圈,將繼續推動日本外交安保戰略在既定軌道行駛。

  岸田將更多的會見時間給予幕僚和官僚,尤其是密切接觸各省廳的政務次官,也就是位居大臣之下的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借此將權力觸角深入到執行層面。

  隨著岸田上台,霞關(東京都千代田區之地名,多個中央行政機關總部坐落於此,為日本行政中樞)氛圍突變。以往菅義偉執政時,官僚承顔候色;如今,日媒用“無拘無束”形容省廳的公務員們,他們的自主決策意識開始“複活”,甚至有官僚開始“膨脹”。

  去年12月24日,文部科學省在未與首相官邸協調的情況下宣布,奧密克戎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一律不得參加高校入學考試,被民眾批評考慮不周,隨後該命令被撤回。不久前國土交通省在處理入境航班管控時,也因擅做決定而引發爭議。

  倘若省廳草率決策的事件再度發生,岸田的領導力將受到質疑。在1月4日的記者會上,岸田說:“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只有審時度勢地靈活應對才是賢明的政治。”

  安倍和菅義偉政府擅長以人事掌控行政部門,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岸田則呼籲廣泛聽取霞關意見,形成自下而上的決策過程。據《每日新聞》報道,考慮到近年來“官邸獨大”導致行政部門忖度風氣(指揣測上司、或上位者的心思及意圖,並通過積極響應來表現自己)蔓延,岸田提出了以“團隊力量”運營政權,但“岸田流”的執政手法尚在摸索中。

  強經濟

  經濟是岸田新政的主線之一。在過去100天中,他會見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山際大志郎23次,是除厚生勞動大臣後藤茂之外會面次數最多的內閣大臣,因為山際擔負的重任不僅是疫情下的經濟復甦,還負責推進“新資本主義”。

  岸田政府打出了“新資本主義”的目標,著重強調實現重視增長和分配,並為此新設新資本主義本部事務局。在2022年年初撰文強調,要給工人漲工資,升級為重視“人”的資本主義。

  過去近9年時間裡,日本政府一直推行安倍經濟學,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導致日本政府債台高築,令岸田文雄一上任就面臨嚴峻考驗,且在填補安倍經濟學不足時,還不得不看安倍眼色。

  安倍去年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不應該改變安倍經濟學的根本性前進方向”,傳話“敲打”新任首相。而岸田仍然在公開場合指出“安倍經濟學”的缺陷,“新資本主義”已然成為“脫安倍政治”的一環。

  將經濟課題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是日本政府近年來的戰略思維導向,岸田繼續推出“經濟安保”的政策招牌,新設經濟安全保障大臣,擬制定有關國家戰略及“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主要涉及四個核心領域的建議:強化供應鏈;確保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培育保全尖端技術;專利的非公開。
年末年初之際,岸田連續兩次約見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小林鷹之與媒體人士聚餐,緊鑼密鼓地為在國會提出“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做準備。1月11日,日本政府基本決定於2023年度設立研究機構,對經濟安全領域重要尖端技術相關的國內外開發動向進行信息收集和分析,深化產官學合作。

  對岸田政府來說,假使將經濟安保政策的矛頭對准特定國家,將傷及經貿關係。疫情之下,這將使經濟困境雪上加霜。

  察輿論

  菅義偉執政期間連續工作153天未休假,安倍2020年則連續工作147天。相比之下,岸田似乎更注重勞逸結合,百日執政期間有4天無工作行程安排,新年期間還與妻子在東京的一家酒店度假。首相無論是在工作還是休息,日本各家主流媒體的“首相番”記者團隊都會追蹤動態,還有一批駐守在首相官邸的政治記者隨時採訪。

  媒體具有輿論導向作用,也被視作日本政府管理國家的手段之一。自2012年自民黨再次執政以來,對媒體軟硬兼施,安倍與媒體的關係曾極度緊張,也因此出現了一些負面報道。而菅義偉上台後,雖然與媒體人士聯絡密切,但在鏡頭前通常是照本宣科地去讀事先擬定的稿子,表達能力不足成為其薄弱環節。

  反觀岸田,他在維護媒體關係和利用媒體與民溝通方面。根據首相動態信息,上任100天內他接受媒體採訪50多次,參與電視節目17次,維持較高的曝光率,向國民不斷傳遞政策信息。在1月9日富士電視台的一檔晚間節目中,岸田與人工智能虛擬嘉賓互動時直接提問“你喜歡我嗎?”,將話題度拉滿。

  私底下,岸田也在與偏左和偏右的主流媒體接觸。12月27日,岸田文雄來到東京神田錦町的“四季交樂”餐廳聚餐,在場的有《每日新聞》編委、《讀賣新聞》調查研究部研究員、《日本經濟新聞》評論員以及日本知名政治評論家田崎史郎,席間暢談約2小時。1月7日,他還前往《讀賣新聞》東京總社,與該報社主編等人共進晚餐。

  3個月來,岸田文雄的民意支持率穩步上升,這與媒體引導的輿論導向不無關係。不過,隨著日本疫情重燃,今夏的參議院選舉臨近,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在新年的首個岸田內閣記者會上,岸田表示:“希望今年是大膽挑戰、開創新時代的一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