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歷史文化源流|克己奉公 以儉修身
http://www.CRNTT.com   2022-01-14 12:02:17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永葆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關鍵還得靠我們黨自己。在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全黨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幹乾淨淨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儉修身,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克己奉公”出自史學家範曄編纂的《後漢書》,其中《祭遵傳》篇寫道:“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意即約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為重,比喻一個人對己要求嚴格,一心為公。

  這一典故的主人公祭遵是個極講原則之人,為官清廉,處事公道,深受漢光武帝劉秀的賞識。他戰功卓著,卻將自己平時所得賞賜悉數給予士卒部下,“家無私財,身衣韋褲布被,夫人裳不加緣”。臨終前,“問以家事,終無所言。任重道遠,死而後已”,被範曄贊曰“清名聞於海內,廉白著於當世”。

  “以儉修身”,化用自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這裡他叮囑兒子以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可以看出,在中華傳統價值觀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行為方式,更是形成高尚德行的基礎。

  “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克己奉公、克勤克儉始終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中華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國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對於公和私的關係,應以公為先;人和己的關係,應以人為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僅表達著公權力的生成邏輯和政道指向,也昭示著對為政者本身的德行要求,即堅持克己奉公,用公權力為天下人謀福祉。從舜帝踐行“只為蒼生不為身”,到韓非子提出“明主之道,必明於公私之分”,到蘇軾寫下“治身莫先於孝,治國莫先於公”,無一不是在說明國家興盛之道,在於政權要以芸芸大眾為重心;為官理政之要,是做到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克己奉公、自強勤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