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精准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http://www.CRNTT.com   2022-01-14 10:35:10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社評,在江西萬載縣,一個個幫扶車間開到群眾家門口,吸納村民就地就近就業;在貴州丹寨縣,“鄉村技能培訓課堂”火熱開展,著力打造更多能工巧匠;在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地標農產品“瑤山雪梨”通過直播間走向千家萬戶,為農戶增收、產業培育助力……脫貧摘帽以來,各地以產業幫扶、消費幫扶、就業幫扶等為抓手,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貧有百種,困有千樣。我們之所以能實現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的巨大成就,正是因為區分類別、靶向施策,堅持精准扶貧方略,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策、一人一策。從建設各類產業基地,到易地搬遷走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困境,再到通過定向招生、職教脫貧等傾斜政策推動職業教育培訓,開對“藥方子”是拔掉“窮根子”的關鍵所在。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看到,脫貧地區產業搞起來了,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有的脫貧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遇到風險變故仍有可能返貧。鞏固脫貧成果,需要政策“扶上馬、送一程”。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支持力度,抓緊完善和落實監測幫扶機制”。這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應有之舉,也是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精准幫扶就要“缺什麼補什麼”“弱什麼強什麼”。不同地方的資源禀賦、發展程度、存在短板、面臨瓶頸千差萬別,鄉村振興面對的實際困難也不盡相同。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比如,在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當地政府從2020年開始為人均年收入低於5000元的脫貧戶和低收入邊緣戶統一購買保險,用理賠金對“收入掉線”的農戶進行救助,及時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又比如,在陝西洛南縣,豆角豐產卻一度沒有銷路,當地引進龍頭企業、落實產業獎補政策,帶動深加工產業發展,讓群眾嘗到“土里生金”的甜頭。實踐證明,精准幫扶、科學施策,才能最大限度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最大限度調動當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號角已吹響。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像打脫貧攻堅戰一樣抓鞏固,一定能讓更多農民富起來,讓鄉村產業火起來,更好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