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據《錢江晚報》評論,大學的課程同步開到中小學,鮮有所聞。
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報道,杭州市勇進實驗學校本學期每周一下午社團拓展課,全部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大四保研生授課。
事實上,這門叫作《科技創新與電子科普》的課程,也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的學生正在修的一門課。“讓大學生邊上課邊學習提升。” “杭電”通信學院的翟彥蓉老師這麼介紹。
在大力推進“雙減”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課中課”模式令人眼前一亮。“雙減”減掉了學生不合理的負擔,對學校教育主陣地的要求卻提升了。學校要想辦法豐富校內課程,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而“杭電”這門“社會實踐課”,正好為中小學生豐富了素質課程體系。
效果如何?據報道,課堂上,許多孩子的眼睛發了光,流露出滿滿的好奇。好奇心是創造力的源泉。能否呵護並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成長。“杭電”隨手播下的“種子”,說不定來日會長成參天大樹。
教育者本身也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給孩子們上課的10位“杭電”學生,全部是已確定保研的學生,這些“學霸”的學習習慣好,能讓中小學生感受到他們的專業和嚴謹。
而在此過程中,“杭電”的優秀學子在內心埋下了服務社會的種子,意義深遠。
高校助力“雙減”,“大手拉小手”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