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台灣防疫用“政治決定科學”不可取
http://www.CRNTT.com   2022-01-11 11:21:44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全球奧密克戎疫情持續拉警報,目前台灣地區境外輸入病例中有很高比例來自美國,不過目前美國仍未被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島內中國文化大學劉性仁副教授10日接受香港大公網記者訪問時呼籲台灣當局防疫應該從科學數據來做政策的依據,用“政治決定科學”非常不可取。

  劉性仁表示,隨著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影響,加上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新冠疫苗第三劑縮短間隔時間為12周,各地接種站開始出現民眾大排長龍情況。面對疫情肆虐,如果蔡政府“逢美必軟”,仍不加強邊境管制,或是無法妥當處理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恐對台灣醫療體系造成很大的負擔及挑戰。病房不足及各種醫療資源無法有效挹注,台灣防疫恐會陷入系統性失靈,造成人心惶惶不安,經濟振興更是遙遙無期。

  劉性仁表示,蔡政府犯了幾項要命的失誤,其一為拼選舉而輕忽疫情,大規模政治群聚造勢活動增加病毒擴散的風險;其二防疫遇到美籍人士就放寬,任由其輕鬆過關,造成防疫破口漏洞,蔡英文政府為了“反中抗中”,不惜拿防疫作為反饋外國勢力的禮物。其三,蔡政府的防疫處處有漏洞,無論高端疫苗的荒唐鬧劇還是明知防疫旅館不足和充滿風險卻無力改善。這些要命的失誤讓台灣付出慘痛的代價與成本。

  劉性仁表示,事實上,防疫政策還是需要專業而非政治考量,數據會說話,防疫要理性、更要務實,既不能拿防疫鬆散作為反饋外國共同“抗中”的獻禮,也不能“以疫謀獨”作為“反中抗中”的武器;防疫要尊重科學,要回歸專業,讓防疫專家說話而非政客主導。

  在劉性仁看來,唯今之計,人民只能自求多福,必須將蔡政府所造成的風險傷害降至最低。當台灣正式進入應對奧密克戎關鍵期,民眾能做的便是盡量減少進入公共場所、用餐盡量選擇將食物外帶、養成勤洗手且正確洗手習慣、吃熱食避開生涼食物並要多吃蔬菜多喝溫水以增加身體抵抗力、保持腸胃順暢、避開巔峰時間坐車;同時必須養成適當的運動習慣以增加身體免疫能力。

  劉性仁總結,總之,台灣人民的悲哀在於蔡政府太過於熱衷政治選舉遊戲,輕忽防疫,更要命的是,拿防疫手段作為犒賞及感謝外國合力“抗中”的獻禮,為了“反中抗中”,蔡政府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和台灣民眾的健康事業,這是最要不得,更是無法原諒的錯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