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積極應對外部形勢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22-01-03 09:21:35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網評:積極應對外部形勢挑戰

  來源:大公報  作者:楊 堅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後新華社發表新聞稿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香港政府對此要有深刻認識。

  疫情時代遠未結束

  2021年12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一方面警告,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擴散速度比Delta更快,而且,已接種疫苗或康復者都可能受感染;另一方面表示,隨著藥廠開發第二和第三代新冠疫苗,以及其他創新療法進一步發展,若能將病毒傳播速度減至最低,有望2022年結束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

  2021年12月26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接受中央電視台《面對面》欄目專訪,發表不同觀點。王辰指出:新冠病毒“是一個很聰明的病毒,我們說它是‘完美級病毒’,它很懂得如何去生存和適應自身,它的生存和適應方式必然是傳播性增強,致病率降低,在體內存活時間長一些,這就是它進化的方向。因為各方面變量太多,而且不可控,所以病毒發展的走向有無數可能性,很難預測,很難有真正精確時間上的‘預言家’。”“去年4月在武漢就開始有人談後疫情時代了,我說不是後疫情時代,我們還處在疫情時代,我說別以為我們勝利了,我們只是對這個病毒還缺乏想像力。”

  我傾向王辰的觀點,除了醫學科學的因素,還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疫情交織這一政治因素。

  西方發達國家有可能通過群體免疫的作用而在2022年把新冠疫情變成風土病,但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低收入國家由於新冠疫苗接種率低和醫療資源匱乏,2022年將繼續遭受新冠疫情折磨。這一場景的前提是,為控制新冠病毒蔓延,發達與不發達國家之間的疏離加深。這一場景的後果是,發達與不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加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