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國“抱團取暖”錯位 全球遏制新冠未果
http://www.CRNTT.com   2022-01-01 11:38:44


 

  2021年的頻繁災難再次教會人類要對大自然多一份敬畏之心。美國得州的一場罕見暴風雪讓那裡的電網癱瘓。北極與南極在這一年測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冰蓋在迅速融化、冰山在倒塌;從中國的河南、山西到歐洲的許多城市,一夜之間的傾盆大雨讓城鄉的排水系統捉襟見肘,人類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心地球溫度的升高。在蘇格蘭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經過激烈的辯論,總算給地球裝了一個“溫控器”,各國對碳排放作出了承諾,希望能將地球升溫的幅度控制在1.5℃以內。這個宣言能落到實處嗎?許多國家對此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2021年的美國科企臉書(Facebook)乾脆不要“臉”了,公司改名為META,誓言進軍“元宇宙”。元宇宙的虛虛實實,讓人類在虛與實的切換中有了更多沉浸式的體驗,但支撐這一切的基礎還是人工智能、5G,以及大數據,而芯片則處於這些領域的核心地位,其戰略性可見一斑。

  地球溫度的升高,帶火了碳中和概念。氣候變化問題的背後是綠色產業鏈。正像人類的進化一樣,從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進而發展到鐵器、煤炭、石油時代,並不是這些東西變得稀有了,而是被更先進的能源和生產工具所取代。無處不在的風、光則大顯身手。連大多數人討厭的二氧化碳也被西方搗鼓成了貨幣,成了一個可以買賣的指標。碳貨幣的到來,會不會讓美元失去定價的錨?

  從碳中和到元宇宙,其底層的邏輯是高科技。從歷史發展脈絡來看,任何一個大國崛起的標誌之一是要引領一次工業或科技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由英國主導,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由美國所主導。而這一次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為表現形態的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中國在局部領域與美國呈現出並駕齊驅之勢,美國的危機感由然而生,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加碼打壓也是這個邏輯的必然反映。

  三、中美競爭從“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

  2021年美國選民送走了特朗普、迎來了拜登總統。拜登在宣誓就職的前一天,親自到林肯紀念堂悼念因新冠逝去的40萬亡靈,他發誓把戰勝疫情作為他上任後的第一項任務。然而,在拜登的任上,因新冠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41萬,比特朗普時期還要多。人們不禁要問,美國疫苗接種已經一年,為什麼美國的死亡人數不減反增呢?生命之逝與制度之失的爭論還在持續,“威權國家”在新冠疫情面前並不都是贏家,只有中國獨樹一幟,獨撐一方。拜登來自民主黨,向來以意識形態掛帥,2021年底還搞了個“民主峰會”,在自家民主制度搖搖欲墜的大背景下,這場峰會究竟是給自家人照照鏡子還是把美國當成世界的樣板加以推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