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萬喆:在疲弱復甦中應對失衡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21-12-30 10:25:10


 
  在各方加大對經濟復甦的刺激提振下,發達經濟體2021年通脹水平將站上高位,而新興經濟體將達到更高水平。各國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加劇了本就存在的問題,也在考驗各方調用有效經濟工具的能力。年中,巴西、俄羅斯等國已經多次加息,以防止美國未來加息產生的收縮震蕩。

  儘管當前美國的債務水平好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復甦期間,但政策所受掣肘相當明顯。年底,美聯儲突然改口稱“通脹不再是暫時的”,對市場形成很大衝擊。歐盟、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也紛紛加息。雖然一些人認為通脹將在明年大幅下降,似乎“漲”的危機會過去。然而,刺激政策結束並不一定就是平穩復甦,美國總統拜登雄心勃勃的2萬億美元社會支出計劃——“重建美好未來”似乎停滯不前,可能不會在兩院獲得通過,而結束貨幣財政刺激可能會在2022年令美國經濟出現“戒斷症狀”,這同樣是可怕的。

  從經濟表現看,分化極其明顯。受財政政策空間影響,各經濟體表現存在較大差異,停滯甚至逆轉了此前各方經濟差距不斷縮小的趨勢。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預測,2021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將達5.2%,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經濟增速將達6.4%。不同經濟體間復甦步伐呈現差異,如美國復甦勢頭雖然強勁,但面臨風險巨大,特別是疫情的持續反覆對消費復甦支持影響較大,預計全年增速為6%。歐洲復甦較為緩慢,並承受通脹壓力,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釋放伴隨著龐大的債務積累與伴生風險,前期強勁提振勢頭有所放緩,預計全年增速為5%。日本經濟復甦依然脆弱,特別是疫情惡化對經濟部門造成重創,國內需求持續受到抑制,預計全年增速為2.4%。

  其次,通脹預期持續加強,特別是疫情影響下的全球貿易投資預期屢屢下挫,部分國家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直線跳水,距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仍遙遙無期。世貿組織此前預測,2021年全球貿易將增長10.8%。疫情波折反覆也將對物流運輸及國際商旅造成影響,並將對勞動力市場、企業生產及價格產生較大衝擊。此外,受各方衛生狀況、公共政策和經濟部門構成等方面的差異,各國經濟復甦的差距持續加大。部分部門又出現了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情況,就業與經濟活動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市場上某些商品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加上食品與能源成本飆升,相關商品價格上漲幅度及持續時間或將遠超預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