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暨澳門學者共議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21-12-29 18:31:53


線上分會場。
 
  二、兩岸學者談及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年的身份認同問題。張文生認為,近年來台灣人認同逐漸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既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也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台灣民眾對於西式民主體制的認同度高,意識形態的對立,造成了台灣青少年對祖國大陸認同度低落,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受輿論影響形成了嚴重的偏見。另一方面,許多台灣青年也認識到台灣不可能擺脫中國大陸,隨著大陸日益發展進步,台灣脫離中國大陸的可能性更加渺茫,經濟上對大陸的依賴則更加明顯。因此,多數台灣青年也希望海峽兩岸加強交流。余小芸援引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對台灣越年輕丶教育程度越高的族群吸引力較強。顯示兩岸青年市場參與丶互動與交流應有良好的機會和空間。季燁認為,實現台灣居民權益保護的統一化,是實施憲法平等權的必然要求。兩岸融合發展格局的確立和以同等待遇為核心的政策導向,是台灣居民權益保護法制統一化的現實動因。應將台灣居民定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殊公民”,以實質平等保護為原則,以“居住”為統一的管制標準,通過“階梯式”的方式構建統一的台灣居民權益法制體系。姚藴慧認為,兩岸交流在2008年後快速加溫,目前雖因疫情影響來往人數略降,但各項互賴仍深。有時兩岸的界定是生活方式與價值,在不斷的接觸中看見並增強彼此的不同,自然而然界定出“他者”與“我群”。如果原有的社會連帶無法對新的認同進行有效的整合,那麼一旦新的認同出現,則原有的社會分歧將進一步擴大,加深兩岸間的不信任感。儘管兩岸人員交流絡繹不絕,但質量卻出現較大落差。

  三、學者就加強民間交流提出建議。唐繼宗運用數據分析了近年兩岸貨物貿易、旅遊等交流合作發展趨勢,透過應用經濟學理論,探索推動兩岸民間合作交流的路徑,就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提出了“產品”策略、“定價”策略、“通路”策略和“促銷”策略。張文生建議,讓更多台灣青年參與兩岸交流,增進他們對祖國大陸的瞭解。加強兩岸基層交流互動,繼續辦好重大涉台活動。深化兩岸文教交流,推進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余小芸建議,在合則兩利的經濟誘因引導下,兩岸可以互補互利,產業合作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大陸可以繼續擴大與強化有關兩岸青年市場參與和互動交流的政策措施。王建偉建議,開展兩岸智庫間的“二軌對話”,在兩岸官方管道完全中斷的情況下,保留澳門這個對台窗口。蕭日葵建議,加強雲端化、網路化平台和載體建設,推動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朱顯龍建議,減少和消除兩岸融合的政策與人為障礙,解決和保障台胞的公民權。賴冠儒建議,加強以澳門作為體驗“一國兩制”示範區方面的工作。歐陽新宜建議,要把兩岸關係的下層關係(譬如語言關係、文化關係、品味關係和社會關係等)從頭做好,有了好的下層關係,才會有好的上層關係。汪超建議,加強與台灣各界的民間交流,即便是與民進黨人士的交流亦有其價值。林昶建議,充分利用年輕人喜愛的新媒體手段做澳台青年的教育與交流工作。由冀建議,可進一步考慮從兩岸共同文化基礎入手,營造兩岸一家親的氛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