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工業互聯網加速“中國智造”
http://www.CRNTT.com   2021-12-27 09:15:38


 
  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不斷提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企業研究所市場主體大數據平台”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口徑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及支持服務業的註冊企業接近30.6萬戶。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增長速度明顯提升且顯著高於全國企業數量增長的平均水平。今年1月至8月,新註冊工業互聯網及支持服務業企業約5.3萬戶,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約55.9%。工業互聯網及支持服務業新設企業連續兩年1月至8月的平均同比增速約為40%,全國新設企業連續兩年1月至8月的平均同比增速約為21.3%。前者相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8.7個百分點。如果將製造領域相關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納入,那麼工業互聯網企業增長數據將會更高。

  工業互聯網與裝備、機械、汽車、能源、冶金、石化、礦業傳統行業的融合度日益提升,改變了傳統工業的生產流程。傳統工業不同程度開展了生產線數字化改造升級,借助智能化的產品和服務優化生產流程,甚至是流程再造。最直觀的改變是現場工作人員的減少,讓傳統工業的精益供應成為現實。傳統工業在生產的集成環節從信息化管理向智能化管理升級,促進生產製造數據在產業鏈上下游的流動與共享,進而強化自身的設計和加工服務能力,有能力為客戶的精益需求提供附加值更高的解決方案。此外,融合加速了傳統工業供應鏈協同創新。由於傳統工業的各行各業都在開展產業數字化工作,因此,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商、集成企業、客戶之間的溝通更為快捷,具備大數據在上下游企業之間雙向流動的軟硬件基礎,從而有利於構建基於互聯網平台的創新聯合體,讓包括客戶在內的供應鏈創新資源向薄弱環節加速集聚。激發傳統工業新模式新業態。傳統工業與新一代數字技術融合發展,激發了自身的創新活力,也可以吸引到新興領域的創新要素,在釋放客戶智能化需求的同時也拓展了自身智能化空間,催生了一批傳統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例如能源互聯網,讓傳統能源行業有了無限的發展空間,也讓能源治理更加貼合“三新一高”的發展趨勢。融合還有助於降低總成本。當前看,傳統工業融入工業互聯網需要投入較高成本。但從中長期看,這種投入能夠提升傳統工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能力,有助於實現生產運營、減排和安全等的總成本下降。

  通過工業互聯網為行業帶來新動能,進一步提質增效,需重視平台化發展。工業互聯網具有平台網絡的組織架構,從物理形態上表現為可見的以同行業市場主體為主,包括各類相關服務型組織在內的實體網。實體網上覆蓋著所有主體和組織之間數據交互流動的看不見的信息網。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是中樞大腦,負責實體網和信息網的構建與運營,並深度參與平台治理。平台化是工業互聯網本質特征,也是傳統工業企業與之融合的路徑選擇。一是加速培育傳統工業重點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形成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頂層架構。工業互聯網平台可以是純粹的第三方服務商,也可以是產業鏈上的重要節點企業。二是依托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完善數字時代的產業新生態。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數字時代產業新生態是現代產業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工業互聯網平台生態的構建,還需依托平台企業的健康發展。三是以工業互聯網平台為載體構建產業創新共同體。創新共同體由主要客戶、主要集成企業和主要中上游供應商組成,致力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創新共同體的載體是創新平台,工業互聯網平台可以擔此重任。四是發揮工業互聯網的平台治理功能促進傳統工業高質量發展。工業互聯網生態的治理需要政府與平台企業合作開展。包括安全、低碳、質量等方面的傳統工業治理焦點難點,都可以充分借助平台治理功能,對此需深化實踐探索。五是出台傳統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支持政策。發展傳統工業互聯網需要資源投入,並實施配套改革,對此需要一攬子政策支持,例如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

  推動新技術新業態發展

  主持人: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難點在哪?如何推動?

  秦海林(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一是底子薄。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工業化進程起步晚,工業信息化經驗積累薄弱,工業互聯網市場體量小,龍頭企業產品技術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同時,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價值鏈存在失衡現象,在價值鏈高端的核心技術環節,如研發設計軟件、工業機器人驅動電機、工業控制核心設備和系統等領域,自主化程度低,而在價值鏈相對低端的管理軟件、工業機器人集成方案、工業控制終端等領域,自主化程度相對較高。

  二是應用難。我國工業互聯網尚未形成產用結合的生態體系。供給方對行業用戶的業務流程理解不夠深入,難以真正引導用戶使用習慣;外資企業壟斷了大多數的頭部客戶,在核心技術、產品成熟度和營銷渠道的完善程度上,國內廠商難以同外資企業競爭。

  三是創新少。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相關政策中,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還不夠,這對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型企業挑戰較大。特別是在工業軟件領域,企業研發出成熟產品,需要投入巨大的財力和人力,部分用戶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國外廠商的盜版產品,對這種行為缺乏約束機制會影響國內廠商自主研發積極性。

  四是缺人才。人才培養是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校企聯合不夠緊密的問題。重點高校、重點專業在工業軟件等領域專業設置力度不夠,出現人才斷檔現象,同時相關專業人才還面臨著被互聯網行業高薪吸引的虹吸效應,導致人才缺口有擴大趨勢。

  對於進一步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有以下四點建議。

  在工業研發設計軟件等“卡脖子”的關鍵領域,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圍繞重點核心技術進行突破,積極探索通過設立工業軟件重大專項的方式,重點培育有實力的工業軟件企業。此外,重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籠統扶持科技成果轉化到重點支持專利項目,特別是支持高科技專利項目以及影響工業發展水平的專利項目,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工業群體。

  在工業互聯網平台和工業APP等技術應用快速迭代的新興領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和個人開發者的積極性,發揮數字科技企業的平台和數據優勢,在工業互聯網項目的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等全環節向數字科技企業開放,探索一套適應工業互聯網場景特點的新型組織方案。

  在網絡、硬件與安全等技術市場相對成熟的領域,充分利用產業聯盟平台,推動國內軟件企業通過聯盟打造產業生態,提高在技術和標準方面的競爭力,完善我國在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標準體系,加強與製造業企業的協同聯動,加強工業互聯網生態內部的合作,提高產品開發協同性,不斷增強國內軟件企業對製造業企業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

  圍繞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共性特點,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增加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數量,提高綜合素質,優化高校專業設置,提升人才的培養效率和適配度,構建與工業互聯網發展相適應的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形成以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核心,細分衍生專業為補充,重點培育工業互聯網領域高端人才,特別是既懂智能技術,又懂產業的複合型人才。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