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百姓身邊的公共空間藏著多重“民生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21-12-24 09:04:33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電/歷史文化街區內的胡同整治一新,地鐵站出入口變身休閑空間,老舊小區裡“長出”兒童樂園——據近日多家媒體報道,北京100個城市公共空間改造項目力爭年內全部開工,部分完工項目全新亮相。這些項目重點關注政府服務熱線投訴率較高、居民改造意願強的生活居住區,注重微設計、微改造、微更新,小成本、高質量、精細化地打造市民身邊的小微城市公共空間。

  通常,外來者進入一座城市,最先注意到的多是氣派的交通樞紐、中心廣場、商業街區、文體中心及公園等。這些城市公共空間的打造成為近年來諸多大中城市建設的“標配”。這是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城市建設不斷升級的表現。相比起來,滲入城市肌裡的居民身邊的小微公共空間,則一直是被冷漠的場所。

  比如,居民樓下是否有塊空地能讓孩子跑跑跳跳;街道拐角處是否有小公園讓買菜歸來的老人歇歇腳;上下班途中,是否能走在平坦、安全、舒適的人行道上;換乘地鐵是否要經過一片廢棄的工地;單身女性夜晚回家是否必須穿過提心吊膽的背街小巷……這些涉及的都是城市小微公共空間的品質。通過營造適宜的城市公共空間,引導多元公共活動的開展,給居民提供舒適感與安全感,增強社會凝聚力,提升城市吸引力,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明智選擇。

  打造小微公共空間,讓居民可以不花一分錢,在整潔、舒適、安全的公共空間,與家人、同伴坐一坐、聊一聊、歇一歇,這是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緩衝地帶,是影響城市居民宜居與幸福感受的一個重要指標。

  比如,交通站點周邊休閑空間的打造,可以讓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歇口氣、換個好心情;將背街小巷引入適當人流,有助於社會治安狀況的改善;老舊小區的違建整治,公共休閑活動空間的拓展,能讓孩子課餘有與同齡人玩耍的場所,讓不同背景的人群有機會共處、相互了解,潛移默化地增強不同人群間的情感認同。

  公共空間既是城市公共產品、百姓生活場所,又兼具城市人文載體。重視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及改造升級,成為不少地方近年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的重點之一。起步較早的深圳、上海、成都、北京等地,近年來著手擴展沿街或濱水公共區域,打造良好步行環境和濱水休閑空間;在街角、小公園添設座椅,增設小型健身設施;在大型居民區設計打造高低錯落、吸引不同人群共處的公共庭院;在老舊小區的邊邊角角開辟出供居民休閑活動的小廣場;優化交通站點周邊空間利用,增設便民服務設施等。

  如果說建設與改造城市大廣場、大商業街、大公園等公共空間,更多考驗的是城市的財力,而改造小微公共空間,則更考驗城市精細化治理的能力與智慧。這不僅因為小微公共空間的改造項目分散且特點各異,而且因為這些項目往往涉及多部門的協作,統籌協調難度較大。以街道空間為例,路權管理就牽涉交通、園林綠化、市政等部門。城市公共空間管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內容,我國諸多城市才剛剛起步,有待探索、創新的地方還有很多。

  以人為本,是城市小微公共空間改造升級的重要原則。判定優質公共空間的一個簡單標準,即它能讓行人願意多停留一會兒,而不是只想著快點兒離開。退休老人每天相約“到樓下小廣場曬曬太陽吧”;快遞小哥跑累了,能在街邊公園樹蔭下的座椅上打個盹兒……這是城市公共空間該有的樣子。值得注意的是,因地制宜,切忌機械模仿、簡單複制甚至“一刀切”,是推進小微公共空間改造不可忽視的原則。

  公共空間是城市的窗口、街區的風景和公眾交往的客廳。“最好的街道既是令人歡欣的,又是實際可用的。它們充滿趣味,並且向所有的人開放,它們包容陌生人的相逢,也包容著熟人間的偶遇。它們既是一個社區的象徵,也是社區歷史的象徵:它們代表著一段公共的記憶。它們既是一個用以躲避世事的場所,也是一個浪漫傳奇的所在……”學者關於城市街道的論述,對於我們理解城市公共空間的意義,同樣有著諸多啟迪。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劉文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